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间隙期PICC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间隙期PICC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张连杰1李菲2(通讯作者)张鸿雁2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间歇期PICC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寻找间歇期PICC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被发现的可能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RPN值;风险优先排列;设计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应用FMEA前选择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FMEA后选择9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失效模式分析在减少间歇期PICC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失效模式;间隙期;PICC;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一种实用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途径[1]。PICC从90年代已经开始引入我国,现今特别是在肿瘤患者的化疗等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当中[2]。由于大多数化疗患者治疗时间长,并呈现间断住院治疗,故出现带管出院现象,带管出院期间PICC维护成为护理难题。因此,减少间歇期PICC并发症,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院从2014年7月至今对间歇期PICC患者运用FMEA,寻找失效模式,实行效应分析,建立优化的工作流程,采取前瞻性干预措施进行行为干预,有效减少了间歇期PICC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胸外科出院保留PICC患者83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静脉置管护理。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本院胸外科出院保留PICC患者98例为实验组,进行FEMA。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FEMA组方法如下,(1)组成由胸外科责任护士,PICC小组成员,护理质控人员等参与的流程团队,其中责任护士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且有PICC维护经验2年,PICC小组成员由具有PICC资格有资格证书的护士组成,护理质控人员由经质控培训且有丰富PICC维护的高年资护士组成。制定间歇期PICC维护流程:出院评估置管情况→建立置管档案→发放带管间歇期宣教手册→建立微信群→间歇期专业护士进行换药→再次进行导管评估,填表。(2)执行分析并计算RPN值。找出间歇期PICC维护流程中危机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造成的结果,从三个维度分析: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Occ)、被发现的可能性(Det)[3]。每个失效模式根据发生情况从以上三个维度选择一个分值,三者得分相乘为RPN值即危机值。(3)评估结果RPN值最高是最需要改善的部分,RPN值最高的失效模式是导管感染,降低RPN值的失效模式是导管移位脱出改善列在最后考虑,表1显示导管感染为最需要改善的失效模式,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等也在优先改善之列。①预防导管感染发生的关键是按时、专业的进行导管维护,实施者由具有PICC资格证书的护士组成,在操作前、中、后严格无菌操作及执行手卫生,正确做好管道维护,宣教到位,如出现异常情况可通过微信群反馈,及时返回就医处理。另一方面与患者是否是高敏体质、置管时的体位、导管的材质和型号、护理操作人员的技术、送管速度等有关[4-5]。②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前瞻性的预防重点之一。置管前选择合适长度、规格、柔软材质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静脉血管内皮[7]。宣教到位,告知避免置管侧肢体进行高频率、快节奏的重复动作,并给予穿刺点上方热敷。③积极预防导管堵塞发生。一定按时换药及封管,应保持导管通畅,每班护士核查输液滴数(滴数应为每分钟大于80滴),避免利用导管抽血,避免血液残存,粘附在导管壁内,引起堵管及血栓。输液后脉冲式正压封管[6]。④降低导管移位或脱出前瞻性的干预措施。穿刺点选择尽量避开肘窝,最好在肘上进行穿刺。定期检查并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3讨论

PICC是一项创伤性操作,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ICC存在潜在风险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是一种前瞻性质控手段,,在操作流程中,寻找失效模式,践行效应分析,建立高质量的维护工作流程,采取规范的置管,正确的导管维护,改进导管固定的方法,适当、有效约束,进行健康宣教等积极的前瞻性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丽萍,夏海英,孙佩红.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40—42.

[2]马春远.FMEA应用于新生儿沐浴操作流程中风险防范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21(7):152-153.

[3]5阮静.医源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C):60一61.

[4]欧国萍,范育英,胡雯,等.干热敷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

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149—150.

[5]蒋红,黄莺,王桂娥,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94-396.

[6]陈素芝,罗杨,洪蝶玟.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