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早期诊治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骶骨肿瘤早期诊治观察

何伟1游辉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通讯作者简介:游辉男江西赣州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疾病诊方面研究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骶骨肿瘤的早期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骶骨肿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骶骨肿瘤;早期诊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86-01

Sacrumtumorearlydiagnosisandobservation

Hewei1Youhui*

GanzhouPeople'sHospitalGanzhouJiangxi341000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nalysisof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effectofsacraltumors.Methods:choosebetweenDecember2013andDecember2015,ourhospitalof40patientswithtumorsofthesacrum,all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20casesofpatientsineachgroup,theobservationgrouptreatedbysurgery,th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conservativetreatment,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of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wogroupsofpatientsinclinicaltreatmentefficienthadobviousdifference(P<0.05),thereis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sacraltumorpatients'implementationofearlydiagnosisandearlysurgicaltreatment,cantoacertainextent,improvetheefficienttreatment,treatmenteffectisremarkable.

Keywords:sacraltumor;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Theeffect

现阶段,临床上的骶骨肿瘤尽管不常见,但是临近部位的解剖结构却比较复杂,患者的病理类型也比较多样[1]。从治疗角度出发,之前比较常见的骶骨肿瘤治疗方法是放疗以及化疗等的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骶骨肿瘤治疗方法逐渐趋向于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2]。为了探讨骶骨肿瘤的早期诊治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骶骨肿瘤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9-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2.3)岁;患者的病程在1-2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6.4±1.0)个月;从患者病理类型上来看,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患者有15例,其中包括患有骨巨细胞瘤的患者10例,患有脊索瘤的患者有3例,患有恶性神经鞘瘤的患者有1例,患有软骨肉瘤的患者有1例。患有转移性肿瘤的患者有5例,原发病灶是乳腺癌与肺癌的患者各1例,患者原发病灶不明的有3例。从患者肿瘤位置上来看,位于S3以上的患者有9例,位于S3以下的患者有11例;对照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54.0±3.0)岁;患者的病程在1-21个月,平均病程(6.3±1.1)个月;从患者病理类型上来看,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患者有14例,其中包括患有骨巨细胞瘤的患者9例,患有脊索瘤的患者有2例,患有恶性神经鞘瘤的患者有2例,患有软骨肉瘤的患者有1例。患有转移性肿瘤的患者有6例,原发病灶是乳腺癌与肺癌的患者各2例,患者原发病灶不明的有2例。从患者肿瘤位置上来看,位于S3以上的患者有8例,位于S3以下的患者有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病程因素、病理因素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1.2.1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情况下,骶骨肿瘤患者早期症状表现为出现腰部或者是臀部酸胀痛症状或者是持续性疼痛症状,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放射痛症状与括约肌的功能性障碍,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症状与局部压痛症状,患者的皮温上升,且臀部与骶尾部存在弹性肿块,挤压会出现乒乓球样感以及轻度压痛。对患者实施肛门指诊的过程中会触及患者的直肠黏膜在滑动。

1.2.2影像学诊断检查骶骨肿瘤往往存在局部侵袭性特点,能够向头端方向一直延伸到患者腰椎管中,甚至会破坏其骶骨,然后向后延伸到软组织,或者是经骶髂关节膜向前方侵及到患者髂骨,由于骶旁筋膜阻挡作用很少侵及到患者的直肠壁。对患者实施X线平片检查,骶尾部肿瘤形态不一,通常骶骨脊索瘤发生在骶尾部位置,之后向上发展,将会破坏患者多个节段的骶骨,而且大多数都是中央破坏,存在前方患者软组织肿块,或者是钙化灶。骶骨神经纤瘤往往存在膨胀性破坏,其边缘比较清楚。患者的骶骨转移瘤会出现不规则性质骨质破坏,该肿瘤边缘不清,存在于上位骶骨位置。标准化X线片检查中的骶骨一般会显露不清,对患者进行CT扫描,若想清晰显示以及评估患者骨质破坏情况以及软组织肿块具体位置,则需要采用MRI成像检查。实施T2加权像检查的时候,患者脊索瘤以及周围软组织将会形成鲜明对比,之后按照患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特征形成初步诊断。

1.3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按照规范化的治疗方法进行操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在前方入路手术中,需取患者的双侧下腹位置做斜切口,充分暴露其后腹壁以及盆腔,然后经过腹膜外在患者盆腔内部切除肿瘤。将肿瘤切除。在后方入路中,利用骶后正中切口,把患者肿瘤背侧以及骶尾骨位置与周围组织进行分离与切除。在前后联合入路中,需要先进行前路手术,游离肿瘤前壁,按照患者肿瘤部位彻底切除其骶骨椎板,然后沿着骶尾骨两侧分离到肿瘤的下缘,与患者的腹侧切口进行汇合,切除肿瘤与骶骨。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且治疗三年后没有复发,有效为症状部分消失,治疗三年后少数出现复发;无效为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变化。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0%,对照组4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骶骨肿瘤的邻近部位在解剖结构方面往往比较复杂,且患者的早期症状相对隐匿,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3]。一般情况下,骶骨肿瘤大约占脊柱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七左右,患者的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已经成为外科手术难题。而且患者往往在发生腰腿痛症状、肛周麻木症状、大小便失禁症状的时候才进行就诊,这时的肿瘤病灶已经较大,且患者的骶骨破坏严重,手术难度系数也较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从某种程度上讲,早期诊断属于彻底切除患者骶骨肿瘤的关键性条件。对于高度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症状以及压痛症状,肿瘤生长迅速,肛门指诊肿块并不一定很大。还有少数患者会由于肿瘤侵及到其腰骶神经,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

在外科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前路的髂内动脉结扎手术以及手术前的DSA介入栓塞处理,有效减少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期间应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S1-3神经,提高安全性[4]。女性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者是远处的较少,在此基础上辅助应用放疗以及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有效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姬涛,郭卫,杨荣利等.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39-44.

[2]赵玮,王伟中,陈莹等.骶骨肿瘤27例供血动脉的血管造影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8):716-718.

[3]郭卫,李大森,蔚然等.单中心原发骶骨肿瘤790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11):971-978.

[4]宋飞,马庆军,刘忠军等.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8):62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