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护理

张亚琼

(甘肃省灵台县人民医院供应室7444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5年收治的7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护理及护理效果作出总结。结果:74例均于产后2小时内发生出血,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完全止血时间在(12.54±2.38)分钟,产后出血量在(275.66±103.46)mL,其中7例因胎盘植入而行子宫全切术,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在(9.88±3.03)天。结论:在基层医院中,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工作,做好产时监测工作,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预防感染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威胁风险。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护理;基层医院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5年7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作出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74例,年龄20~36岁,平均(29.64±3.31)岁;孕周34~40周;平均为(39.15±6.04)周;经产妇30例,初产妇44例;顺产51例,剖宫产23例;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33例,胎盘因素所致出血21例,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11例,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9例。

2结果

74例均于产后2小时内发生出血,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完全止血时间在(12.54±2.38)分钟,产后出血量在(275.66±103.46)mL,其中7例因胎盘植入而行子宫全切术,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所有产妇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在(9.88±3.03)天。

3产后出血的急救

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即刻争分夺秒地展开抢救,迅速建立起双途径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予以吸氧、抗休克、抗感染等处理。针对具体的原因对症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按摩产妇子宫,手戴无菌手套,一只手置于宫底,将大拇指放在前壁,其余手指放在后壁进行有节奏的按摩,与此同时先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缩宫素10U,而后再静脉滴注缩宫素20U+10%葡萄糖溶液500ml的混合液,以增强子宫的收缩能力。若按摩不起作用,则采取宫腔填塞、结扎盆腔血管止血的办法。而要是均无法有效止血,那么则要在最短时间内征得患方的同意,把握手术时机,对产妇进行子宫切除术。

(2)胎盘因素的处理:对于胎盘已剥离却没有排出的情况,可将产妇的膀胱排空,轻轻按摩子宫利于其收缩,而后用手轻轻地牵拉脐带,以促进胎盘娩出。若产妇存在胎盘植入,则行子宫切除术。

(3)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如对于贫血或是血小板减少者,可输入新鲜血或是成分血。

(4)软产道出血的处理:明确裂伤位置,后对其进行修补、缝补即可。

4产后出血的护理

加强产后出血的监测、预防工作:①产前监测:切实做好孕前及孕期女性的保健,发现孕妇存在不利于妊娠的一些高危因素时,力争劝告孕妇终止妊娠。告知孕妇要从孕中期开始每月检查1次心电图、血压、血糖、肝功及出凝血时间等,必要时应缩短检查的时间间隔;孕后期开始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大小、胎位、胎心以及骨盆情况等,今早对不良情况作出处理。②产时监测:在第一产程中,要密切注意产妇的产程、子宫收缩及胎心情况,了解宫口开大与胎先露下降情况,为了避免产程延缓或停滞,可应用一些子宫收缩药与镇静剂。对于有产后出血高风险者要加强预防措施,提前准备好有关输血的一些事宜,期间定时观察产妇的变化情况。在第二产程中,教会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了解胎心,当抬头拨露时加强一些有利于预防软产道损伤的的保护性措施,产程时间应尽量缩短,娩出胎儿后要即刻了解出血的情况。在第三产程中,重点是要预防产后出血,要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不可粗暴地按摩子宫,不可过早地对脐带进行牵拉,要注意了解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产妇产后要观察2个小时,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检查会阴切开缝合的部位是否形成血肿,及时了解宫缩情况与阴道出血情况。对于收集到的血液估算量在500mL以上,则要立即查找原因予以正确的处理。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这类产妇往往会表现得手足无措,十分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因此,要耐心地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增加产妇对病情的认识,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产妇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安全感。同时还可通过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使产妇的心情得到放松,比如听轻音乐、婴儿养育指导等。在止血有效后,要告知产妇注意休息,同时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一般护理:保证产妇得到充足的休息,由于分娩过程及产后恶露、出汗会消耗很多的营养素,所以要指导家属为产妇提供营养饮食,合理的饮食调养有助于产妇获取营养素,尽快恢复体质,减少产后并发症,同时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需提供了重要的来源,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这方面,可指导家属在平日的食谱中多增加一些鸡、鱼、瘦肉、豆类、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红糖、牛奶等,食谱要荤素搭配,保证产妇的营养均衡,避免营养过剩。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子宫收缩,而且还会促进恶露排出,所以要鼓励产妇多对新生儿母乳喂养。产妇无大碍后可多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护理:在传统的观念里,产妇禁忌刷牙,否则会引起牙痛病,但是刷牙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洁,如果长时间不刷牙反倒会引起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妊娠期女性内分泌会变化,部分还存在维生素C缺乏的现象,这会引起牙龈充血、水肿,刷牙时容易出血[1];而且多数孕妇牙齿无法得到充足的矿物质补充,牙齿的坚固性降低[2],这些因素都对牙齿十分不利。要是一旦忽视了口腔的清洁与卫生,口腔内细菌容易大量繁殖,使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发酵、产酸,这很可能会造成牙齿脱钙,从而出现龋齿。因此,孕产妇刷牙是必要的,建议用温开水刷牙,为牙齿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

预防感染的护理:产后出血很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贫血症状,并进一步使其机体抵抗力降低,这十分容易使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因此,要做好病房良好环境的维持,每天要保证开窗通风2次,每次在半个小时左右,并要定期消毒;床单要勤更换,保证清洁、干燥,卫生垫要勤更换;必要时要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做好产妇外阴的清洁工作,使用5%碘复棉球每天2次对产妇外阴进行擦洗,以避免逆行感染[3]。

5总结

产后出血是分娩孕产妇最严重且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我国当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4],在孕产妇总数中的发生率约为2%~3%,而几乎80%都是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发生出血[5]。而在基层医院特别是在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产后出血引起的危害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在这类基层医院中强调产后出血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经实践证明,在基层医院中,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工作,做好产时监测工作,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预防感染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威胁风险。

参考文献:

[1]卞新秀.某基层医院产后出血50例急救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6,02(22):181-182.

[2]杨淑娟.急救护理模式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06(24):159.

[3]王晓燕.羊水过多导致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J].新中医,2015,10(16):228-229.

[4]黄春丽.45例产后出血产妇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4,05(06):1110-1111.

[5]肖欣华.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3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