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

朱萍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蠕动恢复;中西医结合护理

(收稿:2011-04-02编辑:黄月薪)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1.16.000

作者单位:321017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

1影响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相关因素

1.1手术创伤

腹部手术由于开腹、手术操作,牵拉胃肠壁肌肉导致交感神经激活,使交感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节律、强度和方向均受到影响,引起胃肠蠕动减弱、停止[1]。

1.2麻醉方式

腹部肝胆外科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1.3水电解质失衡

术后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等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以及术后较长时间禁食,补充不足均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低钠、低钾可抑制胃肠平滑肌,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

1.4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主要以阿片类为主。吗啡可作用于脊髓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阿片受体,直接通过外周神经作用于小肠抑制肠蠕动[2]。

2常规护理措施

2.1早期锻炼

陈永彤[3]等通过对照观察发现术后6h开始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杨洁[4]等术后采用强化功能锻炼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具体方法:术后6h开始腹部功能锻炼,患者取半卧位,护士协助患者翻身,指导其做深呼吸运动,3次/d,10~15min/次;术后第1日开始,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做上下肢伸展运动,5次/d,5~10min;术后次日协助患者下床活动,1次/d,5~10min;第3日,2次/d,10—20min/次;第4日,3次/d,20~30min/次。

2.2肠热敷

于术后24小时后采用。用红外线理疗器行腹部照射,3次/d,照射时间为3O分钟。腹部不适合照射的可以照射背部。红外线的穿透性和致热性可以增加肠管血运。

2.3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能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5]。操作方法:术后6h在护士的帮助下以脐为中心(避开切口)顺时针按摩腹部;同时沿切口两侧自上而下按摩.操作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速度适中,用力时切忌增加切口垂直方向的张力,每次按摩10min每日2次3~5d。

2.4温水足浴

温水足浴主要通过水的温热和搓洗,刺激足部各穴位,使双足底的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了肠蠕动,排出了肠内气体[6]。梁霞[7]等通过临床观察表明,腹部术后患者用温水足浴对胃肠功能的恢复优于不用温水足浴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平[8]等采用温水足浴联合足部按摩明显缩短了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2.5心理干预

从患者入院时即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鼓励患者树立信心,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其不良心理。同时用访谈法、焦虑评估法(SAS)、抑郁自评量表(SDD)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9]。

3中医护理方法

3.1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腹部术后因“血瘀停留,腑气郁结”致脏腑不通,治以“以通为用”“从瘀辩证”。张宇[10]等用复方大承气汤(大黄、厚朴、炒莱旅子各20g,芒硝、桃仁、赤芍、积实各10g)由胃管注入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吴宏[11]等用复方小承气汤(大黄6g、枳壳10g、厚朴10g、莱菔子15g、桃仁12g)由胃管注入,夹管2~3小时后放开,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谢建兴[12]等用加味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姜半夏各12g,白芍、生姜、炒枳实、厚朴、大黄各15g),从胃管注入或口服治疗术后肠粘连78例。上述研究均证实,中药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疗效。

3.2针灸选穴

腹部术后脏腑气血瘀滞,腹气不通,依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故泻而不藏”之机制针灸常选用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房晓宇[13]等用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38例,取天枢、水道、足三里及上巨虚等穴,呕吐加内关、中脘,发热加曲池、大椎,疗效满意。贺平[14]等取穴涌泉、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用艾灸治疗开腹手术后腹胀患者60例,总有效率为90%。

3.3中药灌肠

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具有吸收快、药力大、辨证施治、组方灵活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周凤丽[15]用大承气汤加味,李广[16]等予黄龙汤加味,张晔[17]用当归四逆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均取得较好疗效。

3.4耳穴贴压

用耳穴压豆疗法能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平衡阴阳的作用。应学[18]等取主穴:肝、脾、胃、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脑点及相应的配穴,用0.4cm胶布粘王不留行籽,贴压于所取的穴位上。通过耳穴压豆治疗明显缩短了肠蠕动恢复时间。

3.5中药敷脐

用药物敷脐,可通过脐部由经络循行迅速达到病灶,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19]。孙晓玲[20]等用大黄50g,芒硝30g,木香30g,冰片3g,研成细末,以甘油调成糊状用双层纱布包裹,置于患者脐部,用硼带固定牢固,治疗术后腹胀,效果良好。孙玉勤[21]等将大黄、厚朴、枳实等制成通气膏,敷于脐部并用医用胶布固定,使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自主排气时间均提前。

4小结

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腹部术后患者必经的一个过程,如何尽早恢复肠蠕动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中、西医护理各自特点各取所长,有机结合应用,使肠蠕动功能尽早恢复,可减轻术后腹部胀痛,提前进食进水,以及预防肠粘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并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

5参考文献

[1]黄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9—350.

[2]罗涛,李丹枫,余奇劲等.术后镇痛对肠蠕动影响的临床研

究[J].医学新知杂志,2001,11(4):178—180.

[3]陈永彤,方文,诸蕊玉等.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4—835.

[4]杨洁,付京,于颖.腹部术后强化功能锻炼伴腹部按摩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39.

[5]蒋俊梅.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7—8.

[6]陆金英.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4,17(4B):61—62.

[7]梁霞,方文,吴霞.温水足浴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86—1887.

[8]王平,马海燕,谭新玲等.足浴联合足部按摩预防术后腹胀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77—678.

[9]李春菊,丁桂兰,宋现兰等.护理干预对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4):296—297.

[10]张宇,何清源.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J].陕西中医,2007,28(1):53—54.

[11]吴宏,霍建宏,王永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J].现代中医药,2008,28(1):14—15.

[12]谢建兴,黄坚,孙锋等.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术后肠粘连78例[J].新中医.2004,36(6):123.

[13]房晓宇,方晓.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38例[J].人民军

医,2005,48(9):554—555.

[14]贺平,张琦,庞晓健.艾灸疗法对开腹手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3):164—165.

[15]周凤丽.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4—55.

[16]李广,李明广,于西平等.耳穴电针联合黄龙汤加味保留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4):560-562.

[17]张晔.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术后肠粘连53例[J].现代中医药,

2007,27(6):40—41.

[18]应学,俞慧仙.耳穴压豆促进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3O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7):525.

[19]邢民.浅谈神阙穴的主治功用及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54—55.

[20]孙晓玲,林丽华.介绍一种中药外敷治疗术后腹胀的方法[J].中

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1.

[21]孙玉勤,刘辉,杨东鹰.神厥穴经皮给药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10A):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