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研究

陈勇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46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舒脑欣滴丸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一个月和治疗三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结果分别是(21.00±3.55)分和(23.05±5.58)分,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结果分别是(26.82±2.51)分和(28.01±2.54)分,和对照组的评分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舒脑欣滴丸治疗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没有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症状。

【关键词】舒脑欣滴丸;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提出的一种血管性认知障碍病症[1],是处于一个正常和痴呆之间的状态,主要是由于血管因素影响,进一步造成了认知功能损伤,进一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痴呆。由于是疾病初期,在这个时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显著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舒脑欣滴丸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更好的在临床中开展治疗过程,选择科学的用药方式,提升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每组各23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治疗组,年龄62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71.31±3.09)岁。对照组,年龄62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71.33±3.08)岁。患者病程为0.2年-3.2年,平均病程为(2.19±0.50)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主要是针对血压、血糖、血脂方面控制和治疗开展相关医疗工作[2],通过达到活血化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及实施对症治疗等过程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

治疗组采用舒脑欣滴丸实施治疗,持续治疗三个月。

1.3疗效判断标准[3]

痊愈:表示疗效指数达到100.00%,显效:表示疗效指数达到50.00%-100.00%,有效:表示疗效指数达到1.00%-50.00%,无效:表示疗效指数低于1.00%。其中疗效指数是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进行评分测定的,疗效指数就是治疗前评价指数大小减去治疗后评价指数大小,差值除以治疗前评价指数大小,将其结果乘以100.00%得出疗效指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57%,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4],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临床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含了患者整个血源性认知损害从轻微到严重的发展过程[5],并且其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疾病亚型,每一个不同的亚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再加上患者的脑组织受损伤部位不一致,因此神经心理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记忆功能等各个功能等损伤,其中注意功能、执行功能受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其损害结果也更加的显著。

对于此,临床中对其病因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认识,进一步发现在早期发病后,对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中西医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其疗效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药物副作用高,同时疗效也逐渐下降,因此临床中开始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发现舒脑欣滴丸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舒脑欣药物的组成成分中具有达到活血化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治疗功效。其中舒脑欣含有川穹、当归,行气活血、具有改善健忘、失眠的作用[6]。同时舒脑欣药物对于调节患者的大脑左右中动及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也发挥着非常明显的药物功效,能够有效的抑制缺血性中风早期补体经典途径过度激活,干预炎症反应,减少患者的脑组织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临床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舒脑欣药物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并对患者的睡眠及情绪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杰,马云枝,杨泽锋等.针药结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17-220.

[2]王德巍,谢兆宏,来超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初步应用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9):97-99,103.

[3]王庆松.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的困惑与挑战[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5):449-451.

[4]王冬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20):38-40.

[5]马强,蔡鸣,高平等.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025-3026.

[6]张梅兰,金素敏,李英等.舒脑欣滴丸治疗血管性老年痴呆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5):2375-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