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风险调查与干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风险调查与干预措施探讨

陈碧玉张逢逢吴荔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康复福建362000

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风险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工龄10年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检查骨密度、骨质疏松自我筛查、骨折风险。结果:100例医务人员中,男性L1-L4、髋部及平均骨密度值均高于女性(P<0.05);平均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值(3.18±0.45),其中低风险83例,中风险12例,高风险5例;平均MO、HF值均高于社会平均值(P<0.05)。结论:医务人员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应合理化工作时间及强度、增加体育锻炼来降低OP发生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edicalstaffofosteoporosisriskandexploretheinterventionmeasures.Methods:ourhospitallengthofmorethan10yearsofon-the-jobmedicalpersonnel100casesincludedinthestudyobject,checkthebonemineraldensity,osteoporosisscreening,fracturerisk.Results:of100casesofmedicalstaff,maleBMDatl1-l4,hipandaveragedensitywerehigherthaninfemale(P<0.05);AverageAsianosteoporosisscreeningtool(OSTA)selfindexvalue(3.18+/-0.45),amongwhich83werelowrisk,riskin12cases,highriskin5cases;AveragevaluearehigherthansocialaverageMO,HF(P<0.05).Conclusion:medicalstaffisosteoporosis,high-riskgroupsshouldbereasonableworkingtimeandintensity,increasetheriskofphysicalexercisetoreducetheOPoccurs,safeguardthehealthofthemedicalstaff.

关键词: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风险调查

【中图分类号】R9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63-01

Keywords:medicalstaff;Osteoporosis;Risksurvey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最多见的疾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为特点,易发生脆性骨折[1]。中老年人群及某些工作强度高的行业人群是OP的高发群体,医务人员需要长时间保持工作专注度,大多数有喝浓茶及咖啡提神的习惯,且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均构成了OP发生的非固有因素。医务人员作为OP发生的高位人群并被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相关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较少[2]。本次研究主要调查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风险并探讨干预措施,现汇报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本院工龄10年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8-57岁,平均(47.92±6.17)岁。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期女性;2)伴恶性肿瘤性疾病;3)伴影响骨代谢的其他疾病。

1.2临床调查

1.2.1骨密度

采用X线骨密度仪测定入组对象的L1-L4及髋部骨密度。

1.2.2骨质疏松自我筛查

采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进行评估,OSTA指数=(体重-年龄)×0.2,低风险>﹣1,中风险﹣1~﹣4,高风险<﹣4。

1.2.3骨折风险

采用FRAXTM10年骨折风险评估表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族脆性骨折史、激素服用史等,获得入组对象的髋部脆性骨折风险(HF)、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MO)。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计算机Excel和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密度

100例医务人员中男性L1-L4、髋部及平均骨密度值均高于女性(P<0.05),提示医务人员中女性更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OP)及其伴发的脆性骨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受到临床广泛重视。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50岁以上人群约1/8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且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3-4]。我国目前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对这类人群的常规OP筛查重视度较高。除了中老年人群,某些特殊职业人群的OP罹患率并未得到相应重视,如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所处工作环境特殊,其可能是OP的高发人群。

本次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的骨密度及骨折发生风险均高于同类社会一般平均值,且女性的OP发生风险高于男性。医务人员的骨质疏松易感性主要与其生活环境及生活节奏相关,这类人群长期需要饮用过多的浓茶及咖啡来保持精力,加上工作时间长、体力活动缺乏、生活不规律等,使其具备了多种骨质疏松非固有因素[5]。医务人员的OP高风险性可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及效率,最终影响其本人及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故应提高对医护人员OP的关注度,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护其健康状态。

鉴于工作环境是导致医务人员OP高发的主因,应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作息规律、工作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避免工作时长过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加大,长时间处于高度注意力集中状态,是导致OP发生的重要因素[6]。应加强工作轮换制度,在保证工作总时长的前提下,每隔2-3小时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替换,使医务人员可以间隔休息30min左右以放松身心、舒缓高度紧张的精神。(2)改变生活方式:医务人员多习惯用浓茶、咖啡等提神,应鼓励这一人群减少茶碱、咖啡因等的摄入,采取更为健康的方式提高工作注意力[7]。(3)加强体育锻炼: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平时疏于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放松身心并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舒缓疲劳并增强体质。医院应鼓励医务人员进行适当的运动,组织院内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团体活动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医务人员是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各个年龄医务人员的OP发病风险均高于一般社会人群,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重视并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俞海燕,唐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3):372-374.

赵咏芳,杨春生,郭海玲,等.上海市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的FRAXTM评估报告[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6):6-8.

KohJM,ChungDJ,ChungYS,etal.AssessmentofDenosumabinKoreanPostmenopausalWomenwithOsteoporosis: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withOpen-Label[J].YonseiMedJ,2016,57(4):905-914.

孟迅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1):1-3.

娄东辉,王星,陆强,等.应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3):161-163.

熊莺,黄文杰,李青.医护人员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1,27(1):21-23.

陈先明,林靖,谢政权.中青年医护人员骨密度调查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69):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