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趣味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趣味教学

朱晓云

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724200)朱晓云、

高尔基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力求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有兴趣的学习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甚至废寝忘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迅速牢固。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1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

好的导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我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也尽量通过实验、模型、讲故事、讨论、设疑等方式引入。如在学《生物与环境》前,补充了人口增长与粮食资源危机、人口普查、水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内容,介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并列出惊人的数字:全世界每年增加6000万人,须增加粮食12×106t,目前尚有8亿人处于饥饿之中,我国也有少部分地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1992年与1995年相比,人口增加一倍多,土地减少1/5,尽管奋斗了40年,人均占有粮食仅增加38kg。全球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20公顷森林消失;每小时有2个物种灭绝,有3×106t土壤流失,每天生产垃圾27×106t,向大气排放CO215×106t;有10万人死于污染造成的传染病和癌症;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亿元,相当于8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通过这些数字提高了趣味性。再如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前,我设计了语言优美的导言:你饿了,它们高兴的成为了你腹中的美食;你累了,它们变成温暖的床;你冷了,它们成了身上的棉衣;你病了,它们甘愿肩负起与病魔斗争的使命。这些不计其数的生命个体默默地为你存在,心甘情愿的为你献出一切,你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这一切,这都缘于我们身边所有的生物。这样的语言小中见大,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它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带着对其他生物的感恩去学习。

2加强生动多样的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多年来,我坚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图表等形式辅助教学。如在讲鲫鱼时,就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再破坏另一条鱼的侧线,用木棍搅水,让学生观察思考:鱼游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侧线的功能。讲昆虫的呼吸系统时,把两只蝗虫同时浸入水中,其中一只身体浸入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另一只头部浸入水中,身体露出水面,观察哪只先死,了解气门的功能。在讲《松杉柏》时,把学生带到校园,分别观察松杉柏的树干、树枝、树叶,找出异同点。在讲较难掌握的《细胞的分裂》时,设计制作了有丝分裂演示仪,配合挂图,演示出各期变化的特点,归纳总结并填写“有丝分裂简明表”,编写顺口溜,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3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授之以渔”

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忆的东西多,“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指导得法,仍可使课本上的文字变活,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师首先要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会“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理解、对比、口诀、分类、联想等记忆方法。比如口诀记忆,易记且保持时间长。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以用这样的口诀记忆:自由扩散高到低,能量载体都不要;协助扩散高到低,不要能量要载体;主动运输低到高,能量载体都需要。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再比如理解记忆法,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的三大规律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而基因分离规律强调三个分离;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杂合体后代性状分离。又如将生物的基本特征编成迷语,使其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身体圆筒状,把口当作肛,口旁多只手,反应不定向(水螅)”;“没有腿、眼、牙,耕地胜犁耙,脱衣产幼仔,钓翁喜欢它(蚯蚓)”;“有尾无腿水中生,有腿无尾陆上登,又能游泳又善跳,见到害虫吞口中(青蛙)”;“两个大瓦片,盖个小房间,有个胖娃娃,静静睡里边(河蚌)”等,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4走进生活,学会学以致用

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例如:初中生物《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内容与我们生活很近,发酵食品泡菜,醪糟和腐乳这是我们当地常见的,学习这节内容的季节也适合制作它们。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学习了理论,课后布置学生按照理论去做一种发酵食品,或者去咨询一种发酵食品的制作流程。学生们热情高涨,亲手制作的有泡菜、酸奶,并且还带到学校让同学和老师品尝,体验了生活中的生物学,在学的同时还运用了知识,增加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是学生在去往成功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要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而是要在遵循教学规律前提下,想办法采用有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情趣,尽全力让这些有感情,有生命的个体愿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