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互动

范章磊

河北武邑中学(053400)范章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颇受广大师生推崇的典型。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学生与课程资源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1师生之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1.1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考虑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互动式教学则注重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考虑哪些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哪些是难理解的,在课前要设计可行的教学思路,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前就接触教学内容,消除对教材的陌生感。同时,课前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2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阵地,要实现“互动教学”,就必须将“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要想真正见到实效,就要让学生从心理上与你贴近,从内心萌生出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为此,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1.2.1要互动先要平等。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而应建立在师生间的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主动、大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要将互动教学推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1.2.2要互动先要创设情境。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就要先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验生活、理解和掌握知识。如:笔者在讲“流水侵蚀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观察本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使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印象深刻。

1.2.3互动应以激励为主。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赏识为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做好课后“互动”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有效互动似余音绕梁,意犹未尽。而地理这样的学科,其学习阵地应由学校这一小课堂搬到地球这一大课堂中去。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揣摩,课本上的好多知识都可以在实践中去体验,让学生保持一种长久的学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之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联合体。课堂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与作为“主演”的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一对多的形式,学生多了,教师的“导引”就可能不周全。因此,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补充,它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互助互进。古人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都是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往与协作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互动:

2.1开展课堂讨论。这是实现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规范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进而养成积极讨论问题的习惯。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高效性,“合作式学习”就是实施课堂讨论的最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如何合作呢?笔者认为应分三步进行,即“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这样就可有条不紊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求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达成共识。如,笔者在讲“我国水土流失”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三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让学生各自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各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异同,进而明确这一环境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对知识点的掌握牢固了,效果良好。

2.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就是将教学内容人性化,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角色,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要想表现的好,就必须熟知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搜集资料等形式掌握有关北方和南方的知识,然后以发言、图片等形式来表现各自环境下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能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中掌握知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互动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体现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模式。要想使它真正收到实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