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营造小学数学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

许立平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三小学(133613)许立平

愉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比如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不愿合作与互动、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不能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缺乏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个人的粗浅认识。

1调营造气氛,激发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2引导自主探究,提高效能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让学生看情景图并提出问题:“喜欢音乐的有10人,喜欢美术的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18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统计,统计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的同学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音乐的有几人、喜欢美术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到了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地巧妙点拨,大大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3营造思维空间,唤醒自主探索

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研究表明,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堂的生命力是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好奇;也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获得思维的创新、能力的锤炼和智慧的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多的除了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也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经常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