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特戏剧语言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浅析品特戏剧语言形式

范玲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范玲

【摘要】哈罗德·品特的戏剧语言颠覆了传统戏剧的语言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特式风格。作品中主人公的对白大量的运用了“回避”、“顿默”、“散裂”等形式,彰显了剧中人物的矛盾性与神秘感,塑造了压抑和紧张的舞台效果,模糊了作品中虚构与真实的界限,开创了全新的戏剧风格。

【关键词】品特风格戏剧语言后现代

哈罗德·品特是世界杰出的剧作家之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帕尔·沃斯特堡在颁奖词中说道:“就像卡夫卡、普鲁斯特以及格雷厄姆·格林一样,品特也拥有一块自己的领地,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品特之地。”[1]品特的戏剧语言尤其彰显着“品特式戏剧”的独特魅力。

1“回避”式语言

传统的戏剧语言是实现戏剧再现功能与模仿功能的媒介,而品特戏剧中的语言弱化了传递信息的语义功能,更多的是掩盖和回避主人公的真实意图,强调并突出“言外之意”,将语言真实性与荒诞性融于一体。“在我的作品里,人物使用语言不是为了表达他们想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而是为了掩盖他们真实的动机,所以,语言其实就像是一个面具,一层面纱,或是一张网。”[2]在品特塑造的话语世界中,戏剧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准确而生动的印证了解构主义理论家德里达的观点,即语言既不能与一个非语言的世界对应起来,也不能表征或再现这个世界。例如《证据收集》的开头一段对话:哈利:喂。(电话中的)声音:比尔,是你吗?哈利:不,他上床了,你是谁?声音:他上床干什么?(停顿)哈利:现在是早上四点,你知不知道?声音:嗯,给他捎个话,说我要和他谈谈。哈利:你是谁?声音:去把他叫醒,这才像个好孩子。(停顿)哈利:你是他的朋友吗?

在这段对话中,双方对答表现了品特戏剧语言典型的“答非所问”,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对话。这种语言上的掩饰和自我保护已经成为品特戏剧的标志性特征。哈利一直在探寻对方的身份,而对方完全置之不理,只是想找到比尔。两人的对白就像是平行线一样没有任何交叉点,坚守着自己的方向。这种交流的实质正是避免交流。品特说过:“我觉得人并非没有交谈的能力;而是人总在有意躲避互相沟通。”[3]这种后现代式的“散裂”式对白只能呈现出戏剧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而主人公们答非所问、自说自话的情节赋予品特戏剧神秘感和模糊感,似乎也在暗示着现实生活的不可预知。

2“顿默”式语言

停顿与沉默也是品特戏剧的惯用手法。品特在著名的《看门人》一剧中大量使用了停顿和沉默。剧中主人公阿斯顿沉默寡言、性情温顺,在伦敦贫民区一所房子里独自居住。主人公戴维斯是一个老流浪汉,原本在一家小餐馆里工作,被炒鱿鱼后得到了阿斯顿的帮助,成为了阿斯顿房子的看门人。另一位主人公阿斯顿的弟弟米克是一个虐待狂,喜欢嘲弄别人,每当阿斯顿不在家的时候,戴维斯就成为了米克的嘲弄对象。下文是第二幕开头的对话:(静场)米克:怎么样?戴维斯:没事,没事,没事。(一滴水掉在头顶上的桶里。他们抬头看。米克回头看了看戴维斯。)米克:你叫什么?戴维斯:我不认识你。我不知道你是谁。(停顿)米克:嗯?戴维斯:詹金斯。米克:詹金斯?戴维斯:是的。米克:詹……金斯。(停顿)你昨天夜里睡在这儿?戴维斯:是的。米克:睡的好吗?戴维斯:很好。米克:我非常高兴。非常高兴遇见你。(停顿)你说你叫什么?戴维斯:詹金斯。米克:请再说一遍?戴维斯:詹金斯!(停顿)

上文的这段简短对话包含了四次停顿、一次静场。对话中的米克对戴维斯充满强烈敌意,不断地质疑戴维斯的答案,名字都被要求重复了四遍,寥寥数语将二人的冲突与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不流畅的、频繁的停顿能够营造主人公对话中的神秘感,同时让观众更为关注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品特所有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类似的停顿。此外,沉默在品特戏剧中作为一种掩饰性的手法也是频繁出现。他运用“沉默”让人物显而易见,在充满张力的戏剧情境中最大限度地维护着主人公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暗示他们恐惧、不安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体现着人与人在现实中的某种真实状态。“真正的语言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是由事件产生的可敞开的一种场景,从而使人能够自我隐蔽和自我呈现”。[4]观众能够从规定情景下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斗争、麻木和绝望,舞台的压抑感与紧张感油然而生,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这种富有戏剧性的表现力正是“品特式风格”的魅力所在。

3“散裂”式语言

品特巧妙的运用“散裂”式的戏剧语言展现着后现代主义“难以捉摸”的风格,消解了传统意象的建构,强调着戏剧情节过程的变化,而非完整故事的塑造。下面是发生在《生日晚会》第一幕中主人公斯坦利·韦伯与公寓主人梅格的一段对话:斯坦利:(自言自语)我有一种独特的格调。绝对独特。他们一个个走过来。他们都走过来,表示感谢。那天夜里我们喝的是香槟,很多的香槟。(停顿)我父亲也十分想来听我的演奏,不管怎么说,我给他留了一张入场券。可我知道他是来不了的。是的,我———我搞丢了他的地址,事情就是如此。(停顿)是的。下埃德蒙顿。之后呢,你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欺骗了我,耍弄了我。一切都计划好了,也安排妥当了。我的下一场音乐会,在另外一个地方。那是个冬天。我到那儿去演奏。于是,我到了那儿,大厅关着门,整个地方关闭了,连个看门人都没有。他们把它锁起来了。(他摘下眼镜,在睡衣上擦了擦)骗人。他们欺骗了我。我要知道谁该为此负责。(凄惨地)好吧,杰克,我可以听从你的忠告……随时随地地听从他们。(他重新戴上眼镜,然后看着梅格)瞧瞧她。你就是一块粗糙的老面饼,是么?(他站起来,隔着桌子向她倾过身去)你就是这个德行,不是吗?

这段对话中斯坦利提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他曾经是个成功的钢琴演奏家。但他言辞闪烁和吞吞吐吐的态度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份支离破碎的描述,而非传统戏剧的完整陈述,这会让观众内心滋生众多的疑问,他到底是谁?他做过什么?为什么到这里来?尤其是对话中斯坦利不断提到的“他们”究竟是谁?“他们”和斯坦利是什么关系?接下来的对话却没有对这一切给出答案,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解说,全部话题就此结束。这种对白中带有的模糊性和神秘性成功地塑造了整部作品的威胁感,让整个戏剧作品更引人入胜,也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斯坦利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害怕。品特的戏剧作品都是通以类似的散裂式对白或者独白的手法试图让观众了解主人公的处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从来不会刻意描写一个故事的背景信息,甚至连开端、高潮和结局也不会明显体现,传统戏剧中推崇的连贯性和真实性在品特作品中完全被非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所取代。他的戏剧更多的是一系列“散裂”的意象的组合,让观众自己去琢磨、分析其中的奥秘。这种独树一帜的戏剧语言带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斯泰恩曾经评论说:“品特对人类行为的洞察是很敏锐的,他能够通过人物和对话客观地表现他所见到的一切,这使他成为英语文学中自萧伯纳以来最优秀的戏剧作家。”[5]品特正是通过“品特式风格”的戏剧语言摆脱了西方戏剧创作的传统桎梏,从平凡而琐碎的故事情节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戏剧元素,以大量的回避式、顿默式、散裂式的戏剧语言为主要手法,在戏剧创作中将虚拟的舞台世界和现实生活融于一体,透过各类主人公的角色阐释着生命存在的真实和戏剧艺术的价值。(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W201023)

参考文献

1邓中良.品品特[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3

2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5

3J.L.斯泰恩.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