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叶志超与平壤战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浅析叶志超与平壤战役

唐振兴

哈尔滨学院历史系(150000)唐振兴

在中日甲午战争史和平壤战役的研究中,有一些问题正在或尚待进一步探讨。但对于被清政府委以“平壤诸军总统”的叶志超,在朝鲜因胆怯畏敌,指挥无能而造成平壤溃败,由于史料确凿,无可怀疑,因此多年来史学界没有什么异议。在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中,有一些问题正在或尚待进一步探讨。而我认为失利原因并非如此简单,必有其内因。

1关于叶志超是否“赦归”及去世等问题的情况

《清史稿》说“(光绪)二十六年赦归,岁余卒”。金天翮《叶志超传》完全一样:“(光绪)二十六年庚子,遇赦归。归岁余而卒。”后来一般都采用这一说法,如《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清代人物传稿》等。

1899年1月8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去世。葬黄老郢。贾树村所撰叶志超传记说:“二十三年赦归。病死于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99年1月27日),终年6员岁。”这两种说法与《清史稿》、金天翮一样,都说叶志超曾获赦归家,只不过时间相差几年;倒是归家后都是“岁余而卒”,惊人的一致。这两种说法死期也同为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只不过《肥西县志》换算公历时错了。想来,死亡时间都是采自民国七年《叶氏宗谱》,宗谱中说叶志超死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一十六日酉时”。可见,叶志超死期《清史稿》与金天翮都错了。

光绪二十四年《刑部奏为陈明监禁官犯叶志超在监病毙事》称叶志超被判“斩监候”后:“于光绪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年,朝审情实,均蒙恩免勾。兹据司狱呈报,叶志超于本年十二月十六日患病,医治未果,在十七日病故,当即同都察院验明,委系病毙,并无别故。”刑部奏折表明,叶志超只不过因“朝审情实”,历年蒙恩“免勾”,未被处斩而已;并未蒙恩“大赦”,自然也就无法“归乡”,最后“病庾狱中”。《叶氏宗谱》也说叶志超死后尸体运回家乡,与夫人合葬在黄老郢。也就是说,叶志超至死还是朝廷的死刑犯,并未蒙恩免罪成为“普通人”,对“盖棺论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

2关于叶志超真正溃守的原因考析

叶志超张皇奔命,一路向西,到地方惊扰为主要。李鸿章电义州叶志超称:盛军营官四营未出,想已战没。勇到义七成余,应尽勇数整顿;无营官者,在该营帮带哨官内选派,暂署管带。实共凑成几营足数,专电专文具保。卫受恩至重,此行甚不做脸;若再稍有欺饰,真无一点天良矣。李鸿章的电报表明叶志超、卫汝贵先溃退至安州,在其北设防;然后受朝命收集溃兵进行整顿,筹防义州;最后按照朝廷谕旨渡过鸭绿江,在九连城等设防,而不是直接进入本土。

当然,《清史稿》的说法也有所本。十一月十五日,宋庆复奏中说,叶志超“当撤兵之际,不能按定次序,况安州尚有马步八营,可将策应,到彼时又不能整队徐行,直过鸭绿江始止”。没有说叶志超直接溃人本土,而是说叶志超不能很好担当其统帅之职责,“不能整队徐行”,“实无统驭之材”,直到渡过鸭绿江后,才真正将溃兵整顿好。刑部审讯卫汝贵后奏折中说卫汝贵供称,他与叶志超“齐退到安州,亦未驻扎,直退至义州,复过鸭绿江始行停留”。也指先是退至义州,并未直接渡过鸭绿江。真正给叶志超“坐实”直接溃人本土罪名的,是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刑部定罪奏折,其中说叶志超一遇敌人即行溃退,安州亦属要隘,兼有留驻各营可为策应,并非无险可守。该革员又复弃置不顾,竞将全军退过鸭绿江,以致数百里藩封全行失陷。

无论如何,根据朝廷谕旨与李鸿章往来的电报,可以证明后来刑部的奏折与聂士成日记记载都是不确的,叶志超并没有直接回到本土,而是奉命渡过鸭绿江的。虽然澄清这一点,根本不能减轻叶志超个人罪行,但事实毕竟是事实。

九月十五日平壤失守后,卫汝贵从叶志超退回国内。叶志超真的是一路狂逃,渡过鸭绿江退入境内方止的吗?八月十八日,平壤溃军退扎安州,二十一日,朝廷命叶志超、聂士成等在义州筹防。各军现在暂扎安州的北面,军粮弹药俱尽,着李鸿章星速运解,源源接济,不得再有缺乏。叶志超现拟调吕本元、刘盛休前往,惟昨因倭人有图窜义州之信,特令刘盛休带铭军四千暂驻义州,与聂士成、吕本元共筹防剿,倭人现以抄袭后路为得计,平壤大兵既退,倭乘机内窜,尤在意中,叶军固须在前严防,而后路之防更要。可见,叶志超、卫汝贵一路溃退,首先是驻扎在安州以北,后朝廷命令聚集义州,共同设防。八月二十四日,朝廷再电李鸿章,让叶志超撤回国内,在九连城一带驻防,电寄李鸿章等,李鸿章奏,叶志超、吕本元两电均悉,倭现以全力专注义州,昨经降旨,令叶志超等量度贼势渡回江西,于九连城一带严防,又迭催宋庆、依克唐阿赶赴九连城,合力防剿。再看李鸿章往来电报。叶志超关于平壤之战的汇报可谓“满纸荒唐言”,诸如“各军苦战五昼夜,子尽粮完”、“兵勇无地立足,只得且战且退”云云。但十八日到达安州,并督队于此设防,应不是“军情谎报”。义州为根本咽喉,铭军内可到,必当留义布守;否则,一溃再溃,大局不保,负咎更重。李鸿章计划在义州设防,对能否固守安州不抱希望。二十二日,李鸿章致电义州叶志超与马玉昆:“闻已退至义州,望就现存马步队赶紧布置防守。守住义州,方有进兵根基,兼保奉天门户。”朝旨撤回本土。李鸿章电叶志超,务商饬各统将,赶紧整顿队伍,酌量分期过江,择地扼扎。

当年八月,与李鸿章并不融洽的淮系大将吴长庆补授正定镇总兵。此后,卫汝贵一直在天津新城办理防务,难以升迁。直到光绪十年,才以记名提督代统周盛波在湖南所募新军十营。光绪十四年,因湖南提督周盛波出缺,李鸿章奏保叶志超、卫汝贵接任,周盛波因积劳伤发出缺,所遗湖南提督员缺应请旨迅赐简放,以重阃寄。惟念淮军承办海防,拱卫畿辅,关系綦重,目下宿将渐稀,必须遴选久经大敌,谋勇兼优,才能驭众者,吁恳圣明加以湔拔,重其威望,庶临事缓急可恃。查有记名提督直隶正定镇总兵叶志超。八月二十四,卫汝贵率军随叶志超渡江。二十六日,李鸿章致电九连城交卫汝贵,告诫他整顿溃军,“择能练敢战者,编立营哨。勿徇私,勿算小,众情自服”。正当卫汝贵遵照李鸿章命令整军时,追究他平壤溃逃的奏章迭起。

九月十五日,被朝廷撤职,听候查办,盛军由聂士成统领,孙显寅、吕本元会统。此时,日军还未在朝鲜义州完成集结,直到十天后的九月二十五日,才开始渡鸭绿江,入侵中国境内。失去军事指挥权多日的卫汝贵,自然不能领兵防守安东、凤凰城、岫岩及奉天,与日军作战,当时统帅九连城、安东、凤凰城防务是宋庆、依克唐阿和聂士成等。九月二十八日,九连城、安东失守;十月初一日,凤凰城陷落;十月初五日,卫汝贵被革职拿问,交刑部治罪,完全没有机会带兵抗日。

3对叶志超的正确评价

对于叶志超的评价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全面的评价而不是一味地谴责他的过失。虽然他有过失,但是他也有其锋芒。叶志超在平壤战役中,虽然溃败,但是却不是世人所说狂奔500里,奉命退守而不是逃窜,反映了遵守命令,而不是自作主张。清军在平壤的败绩,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备战不足,仓促应战。叶志超在危险之际,力疾受命,努力组织平壤防务,在给敌人一定打击后,撤出平壤,是尽到了军人保卫祖国的责任。过去的研究,强人所难,对他责备过多,这是不公正的。1994年,新编《肥西县志》“叶志超传”也记载道:“16日,日军分路猛攻平壤,清军分路出战。”“奉军阵地崩溃,日军乘机突入玄武门。”“部将江自康擅自撤退,平壤北门已难再守。如日军合围,清军将会全军覆没。叶志超与诸将商议后,下令乘夜出平壤,向北撤退。17日,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失败,清军后路更为危险。叶志超率军突出重围,急行军回到国内。”一反过去对叶志超平壤之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