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郭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郭荣

郭荣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中心小学(710101)郭荣

【摘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建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去。

【关键词】培养教学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应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数感是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基础,是联系数学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桥梁。

《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习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百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更大数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标题为“生活中的数”,从课题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课改理念中重视数与生活的联系,从教材本身强调了让学生从生活、身边的事物出发的观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既要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同时更应当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1结合具体现实素材,感知百以内数

在教材中安排了学生丰富的活动,体现出数学课程改革中让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这一理念。教材主题图中为学生动手数出数量为100的不同物体,学生选取生活中的不同物品进行数数练习,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数面前物有多少,展示出数数过程,让学生感知10个有多少,20有多少,而100要比10和20多得多。教师在学生已经感知10个、20个、100个有多少的基础上,随意取若干事物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多少?顿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纷纷说出自己猜的结果,这时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数数,验证结果。本节课这一环节的安排,脱离书本,通过鲜明的实例,对数的多少有一定认识。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得到了锻炼。

2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1通过具体的情意从中比较数的大小,培养数感。教材通过例8“两只小鸡”的情境,鼓励学生对28和26的大小进行比较。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图编写有趣的故事,就骄傲的小黄鸡和小红鸡比比谁的鸡蛋多?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这个问题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28要比26多,教师摆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反问学生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这时早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小红鸡差2个就可以装满,而小黄鸡还差4个呢!有的说:小红鸡的鸡蛋有5行,每行5个,第6行还有3个,而小黄鸡的第6行却只有1个,肯定小红鸡多。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观察得出28大于26,此时老师可以脱离主题图引导学生比较28和26的大小,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利用前面所学到的根据“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大小,对数的大小有所感悟。

2.2通过“快乐的小鱼”这一富有生活情境的主题图,引导学生通过描述数量关系,逐步建立数感。教材中以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教材主题图中出现两个小朋友欣赏美丽的金鱼时而引发的数学问题。主题图中有三个鱼缸,鱼缸里有三种色彩的金鱼。有的密密麻麻的,鱼儿仿佛透不过气;有的则是鱼儿在舒服地游来游去。学生看一眼,就说出了哪种鱼多,哪种鱼少。而且也轻松地比较出了两种鱼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少一些。通过学生比较鱼的多少,教师导出数字,从而在学生描述事物多少的过程中引入描述两个数字的大小,感知数的多少。而在本节课设计练习题时,通过两个小女孩对话导入,芳芳:我妈妈30岁了。平平:我妈妈要比你妈妈大一些!同时出现28、32、38三个答案,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2.3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学生的数感。教材活动中安排了“摆一摆、估一估”这样一个生活味浓厚,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堆,猜猜一共有多少小星星。在“猜数”这一活动中,课前我也准备了一把星星让学生估估有多少,学生兴趣高昂,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说出一大堆数,我只摆摆手表示错了,同时说也我可以帮助小朋友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很快地猜出了星星有多少!而后,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玩,写数,让别人猜猜,可以给对方适当的提示。这样的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可以让学生感知数的大小关系,在游戏中感知数的大小。

2.4综合操作,感知特征。课本中出现了百数图,通过让学生补充百数图、观察百数图引导学生感知数的特征。在教学本节课时,在学生完成百数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别找一找个位数字是3和十位数字是3的数,同时观察百数图中上下、左右数字的关系。同时出现十字形等多种形体,提示里面只有一个数,让学生写出其他的数。

3数学学习的点点滴滴中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学习的新理念,运算方法的选择与学生的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用情境引出算式12-9后,并不急于教给学生怎样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学生有的用小棒摆,有的在计数器上拨动小算珠,也有的根据以前学过的竖式法则试着计算。虽然学生动手、动笔操作的时候不一定十分规范,但学生自己经历了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因而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进位加法的算法意义之所在,从而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4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学生在运算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中,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行,估算,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能用有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习运算是为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地重复练习没有意义的题目,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一定要用固定的方法计算,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引导学生探索数以及实际问题中蕴藏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

5结后语

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当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这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