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尝试

王荣梅

河北省衡水市第六中学(053000)王荣梅

合唱是一种常见的演唱形式,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相互配合,协同进行,要求每个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合作精神。在课堂短时间内使不同素质的学生完成合唱教学内容,下面是我的几点尝试:

尝试一:正确的发声与练习方法。在训练中首先要针对学生普遍错误的吸气方法,如:吸气抬肩,气吸到胸腔来进行纠正,要教会学生气往下吸,并保持在腰部,让腰部有一种向外扩张的感觉。发声前先找好发声的状态、位置。比如找到一种“闻花香”的吸气状态,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放松下巴,深吸一口气及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这些都是歌唱的一种状态。另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唱歌的同时面部表情不要僵硬,要微笑着唱歌,“微笑”在歌唱中显得尤为重要,笑肌向上提起,可以帮助演唱者处于一个歌唱的积极状态,让学生保持准确的歌唱位置,在发声演唱中,要求学生学会用“高位置”来演唱,把发声点提高,口腔呈半打哈欠状,并通过提笑肌来保持住这个位置,并注意高位置时声音与气息的相结合,做到收放自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特别是在唱高音时要学会“轻声高位地演唱”,用假声来带真声的演唱方法,切忌大声喊叫。这样不仅会损坏声带,还会破坏合唱的统一和谐性。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并要持之以恒,发声时呼吸平稳,整齐和谐,逐步解决音色统一,声控均衡问题。声部间发出的声响,控制在旋律线上,拼合成一个整体,集体的歌声像丝绒一样平滑圆润,这样声音就会越来越优美。

尝试二:统一音色的训练。合唱是一门集体的合作艺术,需要培养队员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应避免“个性”,不能听见单独的某个人的声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彼此照应,训练大家有所控制地歌唱,互相合作地唱出统一的音色。如:合唱中音量过大的队员要求相对收小,音色过亮的队员要求圆润,而对唱得过轻的则要求放大些。在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并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学会听声音,使自己的声音向周围同学的可协调音色靠拢,尽量融入到集体的声音中,不要让自己的声音在合唱队中突出来,以达到合唱中音色的统一。

尝试三:注重音准与节奏的训练。在正式的合唱训练时,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首先用钢琴演奏旋律,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然后对不同的声部进行单独训练,一般让学生先唱低声部,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具有流畅、好记、好学的特点,音量也容易发挥,唱起来较舒展。而低声部的流畅性却差一些,难学,难记。所以,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旋律,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最后再把各声部合在一起演唱,反复进行这种分声部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准概念,使声部之间能平衡统一,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四:统一字音的训练。统一字音的训练也是合唱训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演唱活动,体现声音的统一不仅表现在音色、音量、音高和节奏、速度等方面,咬字和吐字也是声音统一的一个重要条件。演唱者要字正腔圆,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进行歌词的朗读,一方面练习咬字和吐字,让口齿清晰,另一方面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歌唱的声音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并能通过歌声表达作品的情感,使声音更富有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要求音色、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合唱不仅能够使学生们较好地保持积极崇高的精神状态,平衡心境,抒发内心美好的情感,也能使学生得到一种其乐无穷的合声美感体验,但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