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课上的师生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中学地理课上的师生互动

袁焕改

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053400)袁焕改

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应注意学生互动的参与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深层次的师生互动,同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实现和促进互动。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1单调型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缺失。

1.2装饰型互动。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等。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缺少与学生交换情感,学生无法展示个性化的态度、情感、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1.3深度缺失型互动。目前的课堂互动,老师经常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机械式地回答问题,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师生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这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解决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策略

2.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2.1.1培养学生兴趣,构筑互动平台。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互动的根本在于善教与乐学。“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已被目前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列为地理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构筑了互动的平台,是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前提。

2.1.2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单向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很多教师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知识传授者”是地理教师的核心角色,采用单向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行为和要求,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接受、学习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及时互动,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们求学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互动式教学。教师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互动教学。

2.1.3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鸦雀无声,往往是由于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压抑形成的。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态,思维踊跃,积极发言,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我从多方面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2.2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

2.2.1策划表演情境,激发新动机。中学生“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在地理课堂上,就要采用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起师生互动。对中学生而言,尚未形成一定水平的地图空间想象能力,对着一幅毫无生息的地图,显得苍白无力。对此,我创设一种情境,让图动起来,这既增强了图像的直观性,与学生感性的抽象思维相适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表演中促进了理性思维的发展。

2.2.2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与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教学。它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或活动,让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意见,通过彼此评价,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也能使自己更好地获得他人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断塑造与发展自己;老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时,巡视各小组的交流情况,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小组交流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成果,老师及时点评。

2.2.3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彼此间容易相互影响,感情上也容易沟通。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准备好丰富的材料,设计教学环境,还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使老师和每位同学都是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满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和互动,增加互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