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徐忠梅

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中学(137300)徐忠梅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学的最大效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将成为较长一段时间里历史教学工作者共同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的操作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互助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的形式,形成小组间相互竞赛、公平竞争的格局,增强了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但是,在当前新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这一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误区,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明显。结合笔者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做了初步的思考,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

1目前初中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使得课堂学习充满了生机、活力,改变了课堂“一潭死水”的状况。但是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又存在着摆空架子、没有实效性等问题。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误区,使得小组合作表演化、形式化,往往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宣布讨论,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热闹非凡。仔细一看,根本就没有组织,不是科学的讨论。其中优秀者滔滔不绝,差生甚至整一节课一言不发,只充当听众,即使提出不同一件也不会受到重视。长期如此就会造成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状况。而且合作学习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效率低下,已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整理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独立思考和自己在学习中探索,并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结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有必要小组讨论,而很多老师违背了这一原则: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而且学生热热闹闹讨论后又给出固定的答案。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秦始皇这一位君王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大家去讨论秦始皇有什么功过,这样就太过表面化,因为这种问题书上已经给了很多答案,学生在讨论时,只是读了书上的东西,并没有学到什么其他的知识。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去讨论,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的朝廷之所以短暂的原因又是什么,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形成小组学习形式。再如,在讨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时,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启发学生对闭关锁国的结果。这种结果要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2怎样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1重视小组建设和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性别等因素分成由各层次学生组成的组,各组间实力尽可能平衡,且制定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制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比如为了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示欲望,采取加分倾斜的制度等。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特别要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热情。

2.2教给学生必要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明白分工合作,尽可能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形成好的组合。比如分成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与裁决)、记录员(记录好同学的发言要点)、展示员等,使各成员紧密合作。当然,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换,使每个学生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同时要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表自己意见、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具体的方式我们称为:我说你记、我讲你听、我学你查、我演示你配合、我展示你点评的六种方式。

2.3合作探究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符合本课重点、难点和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而又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比如在教学“依法治国”这一内容时选取“李刚门”事件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就能根据事件从国家、政府、社会舆论、个人等角度进行思考有关“依法治国”的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过程。只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讨论有所得,有所获。

2.4重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提升知识要点,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更为全面。要重视问题设置和作业设计。教师的课堂设问和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引导、点拨的作用。科学的设问和精选的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学习无声的引领,有效的点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2.5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毋庸置疑,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