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历史课堂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历史课堂活动

凌坤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211400)凌坤

【摘要】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常见的历史活动课类型及教学组织程序等问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编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安排有4~5节活动课,目的正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加强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学生通过历史活动课,亲自去查阅有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鉴赏历史文物等,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不受课堂教学的束缚,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得到发挥,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时候,动手、动口、动脑,结果必定有所发现,甚至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1.3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活动课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取得丰富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2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历史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的新特色之一,开展历史活动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量完成。但是据笔者走访了解,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对活动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组织学生上过活动课。究其原因主要有:

2.1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没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这次新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全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培养的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能够动手、动口、动脑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人”。

2.2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的关系。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是相辅相成的。常规历史课中所学的历史知识可在活动课中去体验、去感悟,并运用于解决活动课中的问题。历史活动课既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借助于活动又可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七年级历史“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等活动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常规历史知识。

2.3应试教育的影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症结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准按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排队,但事实上很多地方仍然在按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排队,有的学校不仅给教师排队,而且还实行末位淘汰制。这是活动课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4少数教师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不高,同活动课教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3常见的历史活动课类型

3.1研讨交流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指设计有研讨价值的问题,采用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方案设计上,可以采取双方对阵辩论方式;也可采用课堂即兴发言辩论方式,随机性更强,更易呈现学生研讨的自然状态。如“我看拿破仑”即属此类。

3.2演讲表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根据学生好动、好表演等诸多心理特征,围绕某一个历史主题,让学生在精心准备之后,在课堂上演讲、表演。如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即属此类。

3.3竞赛闯关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设计竞赛主题,让学生展开竞赛活动。在形式上可借鉴《开心辞典》、《幸运52》等电视节目的作法,采用抢答、竞猜、擂台赛等方式。如“历史知识竞赛——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即属此类。

3.4观摩鉴赏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利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鉴赏历史文物等等。如“重走长征路”、“古代世界文化之旅”即属此类。

3.5访谈调研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家庭、社区乃至城市,活动空间非常广阔。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史料等方式,撰写调查报告。如“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即属此类。

3.6编辑撰写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编辑、撰写等方面的活动,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3.7制作展示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动手仿制历史文物,制作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物品,展示自己的一些收藏品等。如笔者曾让学生制作过都江堰模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组织过程

课本上的活动课,《教师教学用书》对于活动内容、目标、要求、准备、过程都做了详细说明,并附录了有关活动参考资料,教师在教学时比较容易把握。教师如果设计新的活动课,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4.1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主题,但要注意:一是主题不要太大,要具体可行;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活动的要求。

4.2制定活动目标。教师在进行活动课教学的初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只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应该说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教师不要过分地强调活动成果水平。

4.3学生分组。在确定主题后,要进行分组,分组时最好让学生自由组合,以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能更有效地配合,各组成员内部要进行分工,确定搜集资料的内容。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4.4学生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形成研究成果。资料搜集阶段是活动课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决定着活动课的成败。学生资料的来源主要有: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查阅图书馆资料、上网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协调者,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从而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处理,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5活动成果展示。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后,将其结果以成果的形式在全班或年级交流。成果表达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有论文展示交流、知识竞赛、历史小制作评比、办墙报比赛等。在成果展示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好由学生推举主持人,每组可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4.6活动评价与总结。在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和家长也可参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轨迹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结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学会实践、不断反思自我;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吸取别人之长。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并将评价结果和学生的作品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使学生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总之,要开展好历史活动课,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历史活动课的类型,把握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组织过程;同时,学校也要纠正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一些做法,为教师开展活动课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