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实施有效教学》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听《实施有效教学》有感

吴秀环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望埠镇初级中学(缘员猿园园园)吴秀环

【摘要】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传授为本”,而新课程是以“能力培养为本”。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新课程整个课程都被安排得满满的,授课时间都很紧张,无暇顾及课室外的人和事。如何将我们的学校也变成像洋思这样的一所学校呢?

【关键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会和学会地霸中学洋思

7月16号下午,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刘校长给我们讲了《实施有效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的一些内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由于时间紧迫,在这里我只写下了我对其中一些内容的感想和触动,跟老师们分享。刘校长的课堂上,有两个新理念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理念一】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传授为本”,而新课程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以前的课堂,基本上都是以老师讲为主,大部分都是以满堂灌的形式结束。做老师的只怕讲得不够多、不够透,造成学生的不理解,所以以前,有很多老师,甚至下课了还要讲,讲到又上课才离开。在大家的眼里,这种类型的老师就是最尽责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类型的老师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类老师,因为他们已经不喜欢听课,而更喜欢自由自在的下课时间。或许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本”有其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理论基础。是呀,以讲为主,学生以听和识记为准,听和记忆都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忘的,而能力就不同了,它一旦掌握,就会难以消失。

由此可见,从以“知识传授为本”到以“能力培养为本”,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理念二】教师要树立新的理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这句话讲得真是太好了!以前的教学模式,是以“灌”为主,学生的知识是老师“教”会的。而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协商、合作、探究、多练,才能掌握知识。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进入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就为学生自主掌握知识提供了便利。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知识,已经不再是老师“教”会的,而更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了。

记得2009年9耀11月我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当时对网络操作一窍不通的我,连该在哪里输入网址进入报名和学习都不知道,但结果,在自己在家学习的过程中,碰见不懂的问题,我就进入班级学习状态,等待着某个懂的同学来教我。后来在等的过程中,我百无聊赖地拿着鼠标到处移动,发现网页上的很多字在鼠标移过时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然后我就好奇地一个一个点过去,结果就这样进入了和班主任的留言交流状态、和同学们的课程互相探讨状态、和网络管理人员的服务中心的疏通电脑故障状态……后来我拿到了“优秀”。一场学习下来,我发觉“教育不仅仅是学别人教给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只有自己想掌握了,才有可能真正将知识学到手。刘校长的课堂,除了给我留下了新理念,还有两个事例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事例一】多年前,刘校长带了十几个校长去上海地霸中学听课。当刘校长叫上海的校长安排听课事宜的时候,只听上海的校长说:“你们先别忙着听课,先自己去看看。”去别的学校学习,一般都是通过听课来达到其学习的目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看课”的。这倒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说!结果刘校长他们一行人根据上海校长的“安排”,在学校正常上课时间,有说有笑地经过课室的走廊,发现他们的师生跟我们这里的大相迥异:基本上没有往外看的!后来据说他们是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授课都很紧张,所以才会这样。

无法想象,我们这里的师生,也可以做到他们那样!因为试问我们教师自己,也至少会看一眼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区别呢?我想,这大概就是充分利用了新课程理念造成的、跟旧课程理念使用区域的一大区别吧!由此可见,我们是不是应该早点将新课程理念学到手,好早点应用于教学实际,提高我们的教学?

【事例二】街道卫星摄像头摄影到一条交通堵塞的长龙,黑压压的一大片,派人去调查,获悉原来是洋思中学的家长在送学生去报名!无法想象,那个车队的阵容和派头有多大!什么样的学校才可以做到这样?洋思!老师们,当我们看到这里,是否有想过将我们的学校也变成像洋思这样的一所学校呢?也许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傻的才不想这样呢!像这样高工资的学校,谁不想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要说,这是需要全校总动员才可以做到的!单单靠某一人之力,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所以说,个人看似无法实现的目标,是要靠合作才能完成的,而不是没有可能实现!我希望我们的教育界也能够这样,先将一些积极做事、努力教学的有着某项教育专业特长的骨干教师先“捧”上去,然后依靠他们将一些中上层教师“拉”上去,通过“以一带几”的方法,将我们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暂新的层次!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