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渗透促进迁移——小学“倍数问题”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提前渗透促进迁移——小学“倍数问题”谈教学

李俊

镇江市实验小学李俊

一、教学片段

1.理解“相当于”所表示的意义。

师:乙线段相当于甲线段的哪一部分?(请学生在图上指一指)

2.看下面的线段图说图意,并解答、分析、推倒。

学生分析图意、列出算式:30棵×3=90棵。

师:30棵是1倍的数,也可以说它是1份。柳树棵数是杨树棵数的3倍,是几份?1份是30棵,这样的3份是多少棵?反过来说,90棵是几份?(学生回答)

师:这是用柳树的棵数跟杨树的棵数比较,反过来是杨树的棵数跟柳树的棵数比较。(出示图)

师:把柳树90棵平均分成了3份,杨树的棵数相当于柳树棵数的几份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师:3份是多少棵?1份是多少棵?柳树的1/3是多少棵?根据线段图还可以知道什么新的数量?(杨树、柳树一共120棵)

出示图:

师:120棵是几份的数?杨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份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师:把谁平均分成了4份,谁占4份中的1份?谁是总棵数的1/4?柳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份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师:杨树棵数是柳树的1/3。是总数的1/4。30棵又表示1/3,又表示1/4,什么原因?

师:根据线段图还知道什么新的数量?(出示图)

60棵占柳树的2/3。60棵占总数的2/4。各表示什么意思?

柳树3份是90棵,1份是多少棵?2份呢?2/4是多少棵?

总数的4份是多少棵?1份是多少棵?2份呢?2/3是多少棵?

二、教学分析

前苏联合作教育的代表雷先科娃说过:“在60节课以前,每次讲话都让学生接触一点60节课后要学的难题,每次‘顺便提高’一点点。等到按进度正式学习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课题已不陌生,因为他们在此以前已经有了60节课的‘准备’,开始新课教学时,事实上已经是第61节课了。”这里的‘顺便提高’其实就是‘渗透’。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渗透就是利用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和概括性,通过对旧知识的不断深化,为学生后面的有关知识或进行迁移创造条件。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以后,通过深化倍数关系应用题,启发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为学生正式建立分数意义的概念,学习分数乘除法法则以及应用题等几个方面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学习上述每一部分知识时,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渗透课虽然讲到了新的知识,但是并不能代替新授课,只能为新授课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教学的安排和构思上必须注意:第一,课的安排应该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入手,抓住知识之间起着关键作用的概念或因素,利用实例进行揭示和沟通,这样,新的知识一掌握,便会很快让学生重新丰富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从而建立起新的知识系统。第二,在渗透的内容上,要特别突出关键概念,比如在这节课中,我紧紧抓住“一份”“几份”“几份中的几份”这些概念,因为它们是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和分数问题的关键知识点,我通过线段图的变换让它们始终贯穿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的渗透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有些可以独立设计内容进行渗透,有些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自然进行。如果教师能长此以往地进行适时的渗透,学生在学习后继的新知识时就能实现自主思考、自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