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50载变与不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22
/ 3

大庆油田:50载变与不变

王琳琳

油气井喷。倒入水泥却搅拌不开。甩开拐杖拖着伤腿跃入泥浆池奋力搅拌的身影……

50年来,这是几代中国人关于“铁人”王进喜的共同记忆,也是提及大庆油田时本能浮现的经典影像。

然而,在今天的大庆,“谁还跳泥浆池,谁就是狗熊!”被誉为大庆油田新时期“铁人”的王启民微笑着说:“我们不再需要体力上的‘跳泥浆池’,我们要靠科技,靠脑力,看你面对挑战性的难题时,敢不敢跳‘高科技的泥浆池’。”

从当初的荒原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过去的人拉肩扛到今天的机械化作业,从“生产原油为国家作贡献”到“节能减排也是为祖国作贡献”……走过半个世纪的大庆油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成为油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回眸半个世纪,人们发现,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等1.7万亿元,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50年,许多人起伏翻转,成就美丽人生;50年,许多往事已如云烟,但仍影响着今天的中国。如今,“铁人”的铮铮誓言还在千里油田回荡,石油大会战场面如在眼前,大庆人正勇往直前地奔向“百年油田”。

物资供应篇:从“人体搅拌机”到现代化供应网络毋庸置疑,大庆油田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传奇。

这个传奇,始于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松嫩平原上的“松基三井”首次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诞生。

自诞生之日起,大庆油田就从物质上、精神上给新中国工业发展不断注入能量:她的发现,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贫油”的论断,结束了中国油荒的历史;她的开发,使新中国原油实现自给,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由她的实践而引发的“工业学大庆”运动,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当年的大庆油田创业者,是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创造历史的。1960年2月,中央决定开发大庆油田。由石油工人、科技人员、转业官兵等组成的数万会战大军,齐集“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大庆。彼时,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会战大军的生产和生活都遇到极大困难。铁人王进喜的“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著名口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喊出来的。

在睡觉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创业者自己动手挖土打夯建“干打垒”。在每天一人只有五两粮食的情况下,他们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没有运输设备,创业者靠人拉肩扛把60多吨的钻井设备搬到井场;没有水开钻,他们到河里凿冰取水,用桶拎、用盆端;没有搅拌机,他们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人体搅拌……

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大庆油田物资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形成了“四号定位、五五化”的仓库管理方法和“宁为会战跑断腿,宁为催料磨破嘴”、“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用户一时为难”等优良传统,涌现出以全国劳模“活账本”齐莉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沧海桑田,走过50年如歌岁月之后,大庆油田的物资保障系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5年4月12日,大庆油田物资集团挂牌,这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实行集团化运作组建的第12个集团,标志着大庆局物资系统由企业物资向物资企业的转变。这被认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和适应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遍布油田的楼群井网,凝聚着物资人的辛勤汗水;油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彰显着物资人的聪明才智。

如今的大庆油田物资集团,是集采购、供应、仓储、加工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物资供应部门和社会物流企业,具有国家认证的5A级物流企业资质。现有职工40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9.44亿元、净值4.96亿元,仓储面积17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7.9公里,年物资吞吐能力1600万吨。集团拥有丰富的物资供应资源,包括5400多家供应商的物资供应资源网络,与下属的机电、金属、建材、化工公司等30个直属单位有着长期业务往来、保持着较稳定的供需关系,为大庆油田每年采购120亿元以上的各类物资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随着油田的发展,物资保障难度不仅是价格问题,特殊物资、紧俏物资的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大庆油田物资集团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物资供应专业队伍,建设了以三总库为核心、器材库为补充的覆盖整个油田的仓储服务设施。此外,集团在大庆油田近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设立了11个物资供应站,并具有仓库、料场、车辆等物资配送条件和能力,构筑起了方便快捷的物资供应网络。

50年来,变化的,是物资供应条件;不变的,是大庆人保证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的决心。

科技创新篇:从“自喷开采”到微生物驱油技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经济将会是什么模样。

自1960年投产发以来,大庆人从地层中“抠”出了20多亿吨石油,源源不断地为共和国前进的列车注入强劲动力。如今,大庆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每年4000万吨的产量占中国石油自产量的四分之一。

然而,矿产资源开采的客观规律,注定了油田产量不可能无期限“居高不下”。已开发半个世纪的大庆油田,还能坚持多久?油城大庆,会不会油尽城衰?

大庆人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科技领航。以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支撑油田的生产和建设。

“要得到世界同行的尊重,科技领先是前提。我们现在的油田开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领先10年以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永春说。

事实上,大庆油田能够持续稳产高产,靠的就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几代大庆人手舞科技“利剑”,不断攻克技术“瓶颈”,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油田开发中的世界级难题,使油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早期的大庆油田,仅仅依靠基础井,就很快在1976年跨上了年产5000万吨的台阶,但由于基础井的产量无法维持稳定生产,过了不到5年,产量就掉了下来。

大庆人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法宝——科技。依靠外围油田开发、聚合物驱油等技术,大庆油田一次次在产量下滑之前找到了突破口,顺利实现了连续27年稳产高产5000万吨的油田奇迹,帮助中国实现了能源安全。

半个世纪来,大庆油田共取得科研成果8254项。其中,国家级98项,省部级607项,获得国家专利2357项。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对我国石油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世界石油科技领域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在油田面临接续资源难题的时刻,新一代大庆石油科技工作者应用创新的大型陆相凹陷湖盆岩性勘探、断陷盆地油气藏勘探和深层复杂气藏勘探3项地质理论及配套技术,在大庆外围的海拉尔盆地找到了16亿吨石油地质储量,在大庆深层探明了储量前景5000亿立方米的庆深大气田。

资源有限,科技无限。“应用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大庆人始终以超前的眼光,把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超前15年进行科技研究、超前10年进行科技试验、超前5年进行科技配套。

上世纪60年代,当大庆油田还处在自喷开采和注水开采的旺盛时期,他们就着手研究向地下注入化学聚合物进行三次开采的科技,到1996年大庆油田全面铺开实现工业化生产,前后经历了将近30年。

聚合物驱油理论及10项配套技术,在注水开发的基础上把油田的采收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相当于为大庆油田增加了3吨可采储量,创造了10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而2007年开始工业化推广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则是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从1986年开始,经过4000多次试验、2000多次修改得到的成果。这是大庆油田掌握的又一项世界领先技术,可以把大庆油田的采收率再提高10%以上,给中国石油新增10亿吨可采储量。

另据介绍,以微生物驱油为代表的四次采油技术已被大庆超前储备,将有望成为油田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

50年来,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和日益完善的管理;不变的,是创新求变的决心。

节能环保篇:从“生产原油是贡献”到“节能减排也是贡献”

初次来到大庆的人,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不是那些随处可见的抽油机、钻井架,这里几乎就感觉不到与石油的关联。

放眼望去,大庆到处都是葱茏的绿树、澄净的水面。蓝天湖泊环抱中,禽鸟自由地嬉戏,呼吸中丝毫没有石油的味道。

事实上,在为共和国的经济列车贡献石油的同时,大庆油田也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走上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在一场关于“贡献观”的大讨论之后,大庆油田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经营理念:当年为国家生产原油是贡献,今天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也是贡献,如今必须由“高产稳产”向“清洁、节约、可持续发展”转变。油田在完成创造巨大财富“加法”的同时,也要细算“减法”,开展清洁生产,力促节能减排。

很快,采油六厂发明了独到的“立体节能”运作模式:油藏工程把控制无效注采循环作为重点,从开发源头上降低能耗;地面工程把布局优化、设计简化作为重点,控制规模降低运行能耗;采油工程把优化举升方式、举升参数和举升设备作为重点,提升机采用能效率,降低能耗;生产管理把实施冬季不加热集输作为重点,改变集输方式,减少天然气消耗。

此外油田开始推广使用螺杆泵抽油设备代替传统的“磕头机”。“磕头机”电机功率至少55千瓦,而一台螺杆泵的最大电机功率只有30千瓦,在采油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单井每年能节电两万多度。这带来了每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多万吨的绿色效益。

另据了解,注水开采是目前大庆油田采用的主要方式。而从地下采出的液体中,水的比例高达90%以上。以大庆目前每年4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规模,意味着每年产生含油污水近4亿吨。高耗水、高污染,始终是油田开采中的一大难题。通过高科技的生化处理等手段,大庆油田把这些含油污水处理达标后,在密闭状态下全部安全回注地下,实现了循环利用。目前,他们已建成150多座各类污水处理站,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污水处理示范区。大庆也由此成为中国工业城市的“环保样板”、第一家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的内陆城市。

据介绍,大庆油田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打破过去自成体系的做法,实行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管理,以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节能减排。

一是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一方面紧紧把握未来5年内控制能耗、降低自然递减率、控制含水上升率、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投资等五大要素,宏观安排节能减排系统的改造升级和梯次调整优化。另一方面,依据耗能点和排污点监测情况,分析运行状况及潜力,对已建能力充分利用、新老设施配套、技术集成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确保规划符合实际生产需要。

二是地上与地下相结合。以油藏工程为龙头,进行产量规模经济性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及开发指标,为节能减排把住源头;采油工程,进行工艺配套经济性研究,确定较为合理的机采管理指标,降低举升能耗;地面工程,进行运行效率经济性研究,确定先进的集输处理方式及合理的负荷率、利用率等指标,提高地面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首先明确管理潜力,对优化生产运行、减少天然气放空、杜绝跑冒滴漏、强化计量监测等方面的节能潜力进行量化,力争通过管理措施的实施,进一步降低能耗。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技术潜力,对降低注采能耗、减少排放的重点技术和主要环节逐项进行落实。

从向大自然索取,到保护自然、回馈自然;从不惜一切代价开采石油,到用尽量低的环境成本采集更多的石油,大庆油田实现了从传统的“资源—生产—污染”到新型“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发展方式的转变。

50年来,变化的,是景观的颜色;不变的,是持续发展的信念。

持续发展篇:从“拿下大油田”到“创建百年油田”

面对人们“大庆油田还能坚持多久”的疑问,大庆油田绘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的蓝图。

百年油田的含义,并不是说大庆到了开发100年的时候生产还在简单地维持。大庆人的目标是,到2060年以后,大庆油田的油气产量还保持在年产2000万吨至2500万吨,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

据介绍,围绕“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任务,大庆油田制订了全面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工程技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科技创新“五大基地”规划。

——打造能源生产基地。在做精做强本土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对俄石油贸易和海外资源勘探开发。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业务。

——打造工程技术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核心主导技术,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推进经营理念、管理体系、运作方式等的转变,力争经过5年到10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服务公司,跻身国际同行业前列。

——打造装备制造基地。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同时发展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争取5年内成为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中心。

——打造石油化工基地。一是立足油田做专做精,面向市场做特做优,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和物料体系;二是加强市场调研与技术论证,充分挖掘装置潜力,适度延伸轻烃和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链;三是树立“大化工”的概念,加强同大庆石化、炼化和地方企业的合作,共同构筑大庆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新优势。

——打造科技创新基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加大硬件投入,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和研发层次,同时打造高精尖的核心人才队伍,推动核心骨干人才向专家型、国际化方向发展。

百年油田,成为今日大庆最重要也最振奋人心的关键词、关键事。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充满信心地说:“50年前,我们的第一个梦想是‘拿下大油田’,这个梦想实现了;今天,我们又放飞了第二个梦想‘创建百年油田’,我坚信,有党的领导,有世界领先的油田开发技术,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锻造的英雄队伍,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事实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大庆油田早已号角声声。

在海塔盆地的勘探开发主战场,“特别能战斗”的2287地震队来了,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来了,运输物资的车队来了……

在庆深气田,井下作业分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建设集团路桥公司手挽手,一起用碎石、钢板、毛毡、草垫子铺出了一条艰难的路,让压裂车组能够进入场地……

在接卸俄罗斯原油的南三油库改造工程,建设集团安装公司、化建公司与储运销售分公司创造83天完成8个月工程量的奇迹……

从海塔会战,到“南三速度”,见证了大庆人打造百年油田的一个又一个脚印,见证了代代传承的大庆精神。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大庆考察时再次对大庆油田给以充分肯定:“50年来,以铁人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大庆油田创业者,怀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远大胸怀,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业绩,生产了大量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石油产品;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

50年来,变化的,是“会战”的名称;不变的,是大庆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