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李琦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在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以及提升高校师资力量等各个环节开展工作。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适应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并且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创新该专业的教学工作,摒弃糟糠,发展新技术,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涉及面广,需要众多教育事业工作者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漫长的建设中,要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调整,不断进步,主动去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行业的发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改革力度。摒弃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发展综合创新性质比较强的金属材料工程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加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金属材料工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上,还要开展相关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四是高校应该时刻关注先进的金属材料技术,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是高校应该提升校内师资教学力量,提升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师对金属材料行业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课程创新、内容创新的积极性。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1注重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实践教学

在人才培养中,应引导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克服社会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达到超越自我、除旧迎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盲目,要有步骤、有目标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要将实践放在整体知识结构的框架中来认识,通过实践,培养能力,使实践能力成为人的品质之一。在学校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安排时,应该突破传统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模式,在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到某一方面的内容时,要邀请该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授课、讲解,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设置针对性教学方案

在实际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就业所需,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方案实现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对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教学方案设置上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课程的设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要求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规律,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以上要求同时结合实际金属材料行业人才所需进行调整结合,为学生设置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课程,同时有目的的增加新的有关材料环保问题的课程来提升学生对金属材料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认识,逐步有效的建立金属材料课程群,使课程在围绕教材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就业需求导向,全面培养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型人才。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部分,有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先进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堂,例如对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理论讲解环节应利用多媒体为辅助,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趣味性课堂,促进学生自由组队进行交流互动研究问题。最后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积极落实导师制,有效辅导学生进行各类校内外金属材料应用工作进行,为学生设置实验应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贯穿应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不断为学生提供创新应用的机会。

3通过产学研协作,增强学生专业素质

在培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时,应注重产、学、研三方面的协调合作,增强学生专业素质。校方应与企业密切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企业的经验与知识,使专业课程能符合实际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要包括足够的实习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经常设计及举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活动,摒弃单向授课,使教学更富趣味、更互动。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利用本校资源在校内开展实验室,在校外也可利用优势资源,结合企业、科研机构的特点,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工作环境,去体验和学习,以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学生专业素质。企事业要用行业的经验和思维支持高等院校课程的充实和改进,参与院系课程的设计。要提出切合现实需求的课题,让教师和学生作重点性的科研和练习。要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及技术上的支援,使学生能充分地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走入职场、走入社会。

4完善教学体系

第一,增加实践课程在金属材料专业课程中的课时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金属材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比如,德国的工科学生在校的一半时间都用来进行实践工程的素质训练,与德国相比,我国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量;第二,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可以聘用一些实践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建立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指导教师的机制,促进校企交流合作发展,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结语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中,各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理论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且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性的原因导致教学设施以及资源供给不同的状况,对此各高校应采取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教学模式、充足的教学学习资源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本质上提高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58-59.

[2]梁平。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