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及应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及应对分析

张金元

身份证号: 51011119700210****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民建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于工民建筑来说,如果有任何裂缝存在,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为此,相关人员便需要对其产生的实际原因进行有效把握,并通过合理控制的方式,将其实际产生的概率降至最低。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并对于控制的具体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工民建 ;混凝土结构裂缝 ;控制措施 ;原因

引言

当前形势下,混凝土因其诸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工民建施工现场中,成为当前公民建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面对当前工程质量容易出现施工裂缝的问题,这就需要各个施工单位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民建使用寿命。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工期安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的质量控制,从而保障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建造出更高质量的高层工民建,提高混凝土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1导致房屋建筑施工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1毛细管受到压力

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时候一般表现出干燥和收缩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毛细管缩水。如果房屋建筑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高,并且含水量比较低,就很容易因为干燥而出现毛细管孔隙扩张的现象。而毛细管空隙扩张会对原本已经达到饱和的环境空间造成巨大压力,一方面混凝土的体积不断地收缩,而另一方面内部也会产生较强的拉应力。因此,内外部受力的不平衡,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

1.2钢筋锈蚀

在钢筋附近周边如果存在氯化物质入侵就会导致周边产生较高的氯离子,进而导致钢筋表面氧化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中的水、氧气、铁离子出现锈蚀反应,出现侵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钢筋保护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剥离与缝隙问题。而出现锈蚀问题就会降低钢筋的承受能力,导致出现建筑结构破坏等问题。

1.3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工民建的墙体结构施工中,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常出现明显的温度变化,基于此,如果施工企业在实际过程中没有重视这一环节并采取有效的平衡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混凝土结构会由于热胀冷缩而对墙体产生影响,进而使得墙体裂缝产生,大大降低了工民建的墙体质量和安全。

1.4地基不均匀

从某种角度来说,造成裂缝出现最为主要的原有便是地表沉降不够均匀,更多是因为建筑物当前所处位置的地质不够均匀,内部存在大量杂质,从而会有高低不平的情况产生。同时建筑物自身的荷载非常高,使得上部产生的荷载力大幅度超过了地基原有的基础强度,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情况出现。一旦有此类问题产生,一方面会使得建筑结构自身的刚度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还会导致裂缝出现,同时此类裂缝还十分严重。

2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具体方法

2.1加强原料控制

第一,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掺一些超细矿粉,因为矿粉具有一定的减水、润滑的功能,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自身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化学侵蚀能力。合理的应用矿粉可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增加混凝土整体的强度,具有良好的降低水化热的效果。第二,在建筑中可以应用低水化热功能的水泥。在保障其满足施工条件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遵循“能低不高”的原则,要充分的利用混凝土,通过控制强度的方式减少水泥用量,保障水泥质量、安全性等均符合要求。第三,在施工中要合理的选择砂石的直径,一般状况之下要保障其小于50mm. 同时,要选择质量良好的粗集料。保障碎石与砂石中含泥量控制在2%。第四,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膨胀剂,膨胀剂在吸收之后的化学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化热,进而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合理的避免了裂缝等问题的出现。加强对添加剂的合理控制,可以节约水泥与水的用量,进而在根本上控制水泥水化热的问题。

2.2施工中注重温度控制与加强墙体养护

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把控始终是控制其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工民建墙体施工也不例外,温度直接影响墙体裂缝的出现,为此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务必高度重视温度控制工作,加强温度把控从而减低由于温差而导致的墙体结构质量下降,避免裂缝现象的产生。具体的温度控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根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规范落实相应技术,优化混凝土配比并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工作,通过规范技术应用规避温度变化给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从而提高工民建施工中的墙体质量。另外,由于施工中墙体温度会存在明显的升温过程,在这样的现象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墙体进行有效的降温处理,通常采取喷水措施使墙体温度下降,从而防止裂缝发生。二是,在墙体施工后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墙体施工后也需要进行洒水或覆膜养护,减小墙体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以提高墙体整体质量并避免裂缝出现。

2.3混凝土浇筑

要想提高职公民建工程公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除了要加强温度应力控制以及抗裂控制技术之外,还要不断完善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在实际民建工程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力。比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设置滑动层来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混凝土外部的约束力。除此之外,要严格控制好地基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约束力,控制好温度应力,确保温度应力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民建工程工民建施工的质量

2.4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施工程序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一方面应该通过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来实现,而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必要的监督管理工作。想要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就离不开相关部门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当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不够高时,很容易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出现偷懒或敷衍怠工的心理,因此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能够起到规范操作和引导的作用,实现能力和职位相匹配,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2.5加强施工维护管理

首要工作便是通过浇筑楼板的方式,对其厚度进行合理控制,结合纤维混凝土应用的情况,以此增强楼板原本抗拉伸的水平。其次则是需要对温差展开控制,以防出现结构变形的问题,同时还要在外部位置设置保温材料。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在女儿墙以及保温层之间设置隔离层,具体长度在12到16cm 范围之间。所有隔离层应用的材料主要为聚乙烯胶泥以及防水油膏等。如此一来,女儿墙本身的抗裂水平必然会得到全面提高。最后则是在进行电线铺设的时候,还需要确保 PVC 线管的实际受力和楼板本身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同时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不能低于41cm,以此可以将楼板产生裂缝的概率降至最低。不仅如此,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参照相关原则,合理设置隔离缝,以此防止会有开裂情况产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种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和因素,房屋建筑企业和相关施工单位都应该予以重视。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完善现有裂缝控制技术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从而不断地加强混凝土的稳定性和抗拉能力,从而为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立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玉东,李雪琴,张子玉.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江西建材,2018(1):63+65.

[2] 郭宁,陈兆宇.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智能城市,2018(5):117~118.

[3] 刘晨晨,张子涵,张晓丽.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28):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