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李丹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多模式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多模式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出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h、24h及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术后24h,多模式组患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显著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术期;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炎性因子

引言

骨科手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常由于疼痛剧烈使患者产生严重应激反应,抗拒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为了加快手术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包括麻醉技术、镇痛技术、术后护理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科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椎融合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②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慢性疼痛性疾病者;③多发创伤患者;④休克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⑦有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胃溃疡病史者;⑧药物依赖者;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重大疾病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多模式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2~65岁,平均(52.18±5.12)岁;全膝关节置换术2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脊椎融合术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68.83±9.48)min,平均麻醉时间(18.85±4.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8.85±40.78)ml;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4~65岁,平均(51.88±4.98)岁;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脊椎融合术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69.84±9.38)min,平均麻醉时间(18.04±4.0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2.48±44.29)ml。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未接受输血。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性护理,内容及方法:①健康教育:术前,加强病房巡视工作,主要向患者讲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向患者简要介绍治疗团队和院内医疗设备设施情况,讲解近期同类型手术治疗患者良好治疗和恢复情况,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信心;②访视指导:术前进行患者访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前放松和准备工作,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咳嗽排痰方法、床上排便方法等;③心理干预:积极进行围术期的患者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沟通、交流、言语鼓励、情绪安抚、肢体抚触等方式,降低患者手术恐惧心理;④体位护理:术前正确摆放肢体功能位,尽量保持患者体位舒适感,减少对患者肢体的过度牵拉;⑤疼痛护理:术后将患者肿胀的肢体略抬高,一般以抬高15°~30°为宜,保持外展中立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症状缓解。术后局部引流保持通畅,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定期对伤口药物进行更换,及时帮助患者清除坏死组织。对于术后有剧烈疼痛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干预,或给予镇痛泵缓解切口疼痛程度。同时还可通过让患者看电视、看小说、看娱乐节目或聊天、听音乐等方式帮助其缓解疼痛症状。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h、24h、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

者术前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1)。但多模式组患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

2.3两组患者出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12.84±2.81)d∶(13.05±2.54)d,P=0.68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造成严重后果。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外周血管疾病,若患者不能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可导致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肺栓塞,导致其猝死。因此,临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均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常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它能够将血管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准确的显示出来,可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需要骨科手术的患者多由于钙含量不足或外力引起,通常伴有疼痛剧烈,会造成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常规护理方法仅仅停留在治疗层面,通常恢复周期较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吧循证医学理念应用到围手术期,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较快康复速度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术前向患者介绍医护人员,可以拉近医患关系,提升患者依从性;对其及家属的教育宣导及术中情况的介绍,能够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及手术流程,减少未知恐惧,稳定心理状态;术中备品齐全可以避免因备品供应不及时影响手术效果;术后的疼痛、饮食及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观察组,整体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李学茹,宋子尖,马忠,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5:54-56.

[2]邵素臣,俞昌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4:783-786.

[3]张桦,崔志英,严梦寒,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8:1391-1392.

[4]吴桢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2:3393-3394.

[5]张爱莲.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