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出血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老年人脑出血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富洋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 要】对老年人脑出血疾病的病例特征进行研究,对老年人的自发性脑出血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老年人预防脑出血疾病提出合理建议及方法。方法:选取某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高龄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老年人脑出血症状的性质、人群、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疾病的患者中,男性要多于女性。老年组患者的脑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区;高龄老年人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多发于脑叶部位。患者的病危因素与高血压病症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结论: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症状通常与老年人的性别有关联,本文案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居多;同时患者患有高血压、痴呆等症状时,也易于导致患者的脑出血病症发生,同时该症状下的脑出血患者通常具有高危现象。作为老年人应注重自身对脑出血疾病的预防,如控制自身的血压情况等,同时老年人员还应尽量维持自身的情绪稳定,以及戒烟、戒酒,进而降低脑出血症状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脑出血;老年患者;情绪稳定

脑出血病症是一种脑内部出血的病症,该疾病在医疗机构的神经内科中是较为常见病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通常会伴有头痛、眩晕、昏迷等症状。患者在发病后,应立即给予急救措施,以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率。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发病成因有多种,但多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都有着一定关联。例如,患者在步入老龄后,伴有高血压、痴呆症状时,较为容易突发脑出血症状。但不同年龄段的脑出血病因、出血位置等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相关医疗研究案例中,并没有针对脑出血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差异上的研究。因此,相关人员也难以形成对脑出血疾病的针对性预防。基于此,本文选取某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发病特点、年龄等差异上的因素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神经科收治的18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前期组(45—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95岁),不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梗死性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且均为内科保守治疗。

1.2观察比较

项目性别,病前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j酯血症、痴呆、吸烟、饮酒、卒中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小脑、脑干),其中老年组与高龄组死亡病例中各争取到1例尸检。

2.结果

2.1 3组出血部位及病死率比较

老年前期组4O例,平均年龄55.15岁,死亡2例,死亡率5.0%;老年组100例,平均年龄7O.1O岁,死亡6例,死亡率6.0%;高龄组48例,平均年龄88.90岁,死亡3例,死亡率6.25%。

2.2 3组病前危险因素比较见表2,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高胆固醇血症、酗酒、吸烟史在3组间比较,差别不显著。

高甘油三酯血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4);其中线性相关分析表明随增龄,无明显线性相关(x=1.197;P=0.274);进一步两两比较,老年前期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显著(x=8.962;P=0.003);表明脑出血患者老年组较老年前期组甘油3酯控制较理想;老年前期组与高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x=0.963;P=0.326);在老年组和高龄组比较差异不大。

2.3老年组病例资料

老年组尸检病理显示额、枕、岛等脑叶多发出血,侧脑室及其颞角扩大,杏仁核、海马萎缩。于多层面见多发陈旧性中风囊形成。HE染色皮质中、小血管存在明显变形,呈现管壁增厚,中层及外膜细胞结构消失,呈均匀嗜伊红;刚果红染色阳性。出血病灶区正常神经组织结构消失,形成陈旧性中风囊,囊内主要为极化的血块,囊壁由纤维形胶质细胞成分构成。中风囊附近神经组织坏死。海马、杏仁核等结构的神经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神经细胞数量轻度减少,少数锥体细胞见颗粒空泡变性。蛛网膜下腔和皮质血管以及小脑脑沟及皮质中小血管βA4免疫表达阳性。皮质和海马经典老年斑周围可见阳性变形轴束。神经病理学诊断:患者大脑类淀粉样血管病,多发陈旧脑叶出血。

2.4高龄组病例资料

尸检病理显示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尤其以右侧半球明显。脑表面血管明显充血、迂曲。右侧脑组织经大脑镰下向左侧突出,形成扣带回疝,双侧海马钩回向下突出形成海马钩回疝,右侧明显。右侧半球脑组织明显肿胀,白质增厚,右侧半球脑实质内见巨大赫色血块。左侧大脑半球脑白质组织轻度肿胀,颞叶及海马轻-中度萎缩。基底节、丘脑肿胀,质地较软,散在分布斑片状陈旧出血灶。脑干及小脑各层面组织结构分界不清,质地软,白质纤维束肿胀,各平面见散在分布斑片壮陈旧出血灶。顶叶及枕叶蛛网膜下腔内血管管壁增厚,有的血管呈双桶样改变。脑叶皮层神经细胞普遍呈缺血缺氧改变,显示为神经细胞体积萎缩,胞浆嗜伊红,核固缩或消失,神经细胞间隙明显增大。部分脑叶皮质血管管壁结构破坏。普遍性皮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小血管管壁增厚。脑叶皮质神经毡内可见中心为嗜伊红样物质的老年斑。软脑膜下皮质表层见淀粉样小体。海马CA1神经细胞呈轻-中度缺血改变,神经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细胞萎缩变性,偶见颗粒空泡变性。中脑,桥脑神经细胞肿胀,周围间隙扩大,中脑灰白质区分布大量斑片状出血及组织坏死,延髓橄榄核细胞缺血性改变,锥体束明显水肿变性,背外侧结构坏死。脑沟血管刚果红染色阳性。皮质区及海马的CA1段见大量神经元纤维缠结合老年斑。顶、枕叶蛛网膜下腔及

3.讨论

本文案例研究过程中,研究前期主要以患者的基底节点、脑干出血症状作为研究重点,并发现老年组患者的脑出血位置依次为基底就节、脑叶、小脑、脑干;高龄组则以脑叶出血为主,其次为基底节、小脑。这说明,患者的脑出血症状易发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有着较为密切联系。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通常与患者的出血位置有着直接关联,同时出血的量、速度等也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老年人的脑叶研究发现,多数患者的脑叶出血后,并经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同时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脑叶出血反复性发作的现象。本文研究过程中还对患者的性别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患者中女性比例较低。

本文研究过程中认为患者的高血压和低血清胆固醇症状对患者的脑出血疾病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种疾病关联性的原因可能是患者由于胆固醇较低,导致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另外,对老年组的研究中发现,患者的胆固醇具有增多的现象,而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可能是由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引起,如吸烟、酗酒等。针对这类人群,如在生活中能够戒烟、戒酒,并增加锻炼量,往往能够降低脑出血疾病症状的发生概率。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因此,并不适合过多劳累,如老年人的劳累过度也可能导致患者的脑出血症状发生。

参考文献

芮海杰,白院生,许枫.探讨老年人脑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智慧健康,2017(10).

任大斌,童武松,郭义君,et al.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脑疝临床手术策略86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

张学英.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10).

刘加巧.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