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早期护理预防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早期护理预防的效果分析

桂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早期预防外科理念主要是指在术前、术中、术后用不同已经证实的有效方式,帮助患者减轻手术应激和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护理模式指的是医生和护士双方均认可和接受的行为以及责任范围,护士和医生之间能够合理分工,密切配合。骨科患者通常是因为外力刺激导致,一般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强护理,从而对骨折部位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防止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术;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

1资料和方法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于本院骨科进行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86例分成两组,年龄36~72岁,平均(56.61±6.03)岁;男52例、女34例;纳入标准:近6个月未发生血栓性病史者;凝血功能正常及血液功能正常者;病情诊断骨科术后均需长期卧床者;知晓且自愿参与实验研究者;排除标准:未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神经系统障碍者;存在药物过敏反应者[1]。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术后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结合患者手术、病情合理摆放体位,尽量保证患者关节功能,同时需要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渗血等情况,抬高患者患肢,避免深静脉回流受阻,不可在小腿或胭窝垫放软枕,在处理盆腔四周静脉或四肢静脉时,注意动作准确、轻柔,防止静脉内膜遭受损伤,且需要指导患者每天主动锻炼脚趾,并为患者下肢穿戴逐级加压弹力袜,促进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

健康宣教:术后待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诱发因素、深静脉血栓危害、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等,加深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知识的了解,及时避免深静脉血栓;

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每隔2h翻身1次,促进肢体血液回流,并需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注意膝关节微屈曲及保暖,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受压皮肤颜色、破损情况,定期进行提臀,保证局部续血液运行,防止压疮;

用药预防护理:术前12小时或术后12~24小时,待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2~4小时为患者皮下注射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钙,同时导管拔除后4~6小时需给予常规剂量1/2的低分子量肝素钙,第二天再增加到常规剂量;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粮等食物,或者其他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严格控制油脂、盐分、糖分的摄入,禁止饮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以此降低肢体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

机械预防护理:术后指导患者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逐级加压弹性袜,以此通过机械原理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肢体运动干预:术后1天,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非手术关节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比如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腓肠肌收缩训练、足背屈伸训练,每项训练进行5分钟,术后3~4天,需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肌肉长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同时需要鼓励患者对静脉窦部位肌肉进行适当训练,下床进行步行、屈伸关节等运动,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训练时间、频率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检验定数资料用x2,描述用百分比(%),P表示两组对比差异,P<0.05,即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30%,故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伴随社会的迅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骨折现象越发增多,为患者以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骨折会导致患者肌肉、韧带、肌腱以及关节组织等均受到损害。促使患者局部肌肉挛缩和疼痛,运动能力被影响,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病死率在25%左右,同时和患者年龄存在一定联系。临床针对骨折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若护理不当,有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或者下肢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极易对患者预后康复和身心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为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提供系统化、针对性的早期护理,以此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通过饮食干预、生活干预、机械预防干预、运动干预、健康宣教、用药干预等维持患者下肢血液正常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证完整血管壁,避免发生血液浓缩情况,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预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骨科术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9.30%(P<0.05)。康复医师长期驻扎本科行康复治疗,形成院内康复小组,对患者住院到出院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护理,针对新入院的患者动态情况作出评估,并且制定相对合理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查房,晨间查房及下午术后查。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以及相应检查方案。

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护理理念,不但能够解决患者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成效。这种护理理念适合当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患者作为中心,提高医生和护士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无障碍沟通,保障医生和护理人员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6]。针对骨科患者术后的早期预防而言,通过实施护理方式,医生和护士共同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详细分析,对康复措施作出及时改进,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与此同时,通过护理模式,还能够提升护士、医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价值,促使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降低医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手术后,为患者提供相对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监测,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检查。不定期检查患者伤口恢复情况,术后伤口常规不放置引流管,部分患者有引流管,记录引流物性质和颜色,每周一三五护士换药,二四六医生换药。严密观察患者切口,使用碘伏和棉球对患者患处进行消毒,若伤口内出现分泌物,则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清洗。为患者进行疼痛护理,适当分散患者注意力,如果患者疼痛难忍,则可以通过止痛药进行治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早期护理预防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保证肢体血液正常运行,还可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可及时避免肺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在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玲.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4):145~147

[2]戴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3(15):2358~2359

[3]魏岚. 早期预防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2):154-155.

[4]何莉,么丽芬,刘元. 骨科保护支架对胫腓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0(2):170-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