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毛华杰,张旭,陈志军,杨国涛

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 212300

摘要:目的探究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给予参照组前外侧切口入路钢板固定治疗,给予研究组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膝关节功能,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内固定系统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前外侧切口;内侧切口;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膝关节功能;

前言

粉碎性骨折表示同一部位骨骼出现分块断裂,且骨折块为三块以上。当前,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为临床的一个治疗难题,治疗过程复杂,伴随多种并发症,例如严重感染、骨不连、固定失效等,影响术后恢复,且长期卧床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影响[1]。临床在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常采用内固定系统治疗,具有稳固固定、松解周围软组织,促进愈合等作用,可实现早期活动,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该术式中,传统手术入路是由大腿前外侧切口,并经股外侧肌、股直肌间隙进入,股骨远端显露,延长手术切口。本文将以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男女分别为14例与11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为(53.76±4.54)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15例与10例,年龄为41-63岁,平均年龄为(54.61±5.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前外侧切口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在患肢大腿的前外侧做一长度为8-12cm的切口,在股直肌、股外侧直肌间隔中到达股骨,充分显露处股骨踝与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完成以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固定物对股骨远端进行固定,包括动力踝部螺钉、动力加压钢板等,并进行止血与缝合。

给予研究组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

在患肢大腿的前外侧做一长度为8-12cm的切口,在股直肌、股外侧直肌间隔中到达股骨,充分显露处股骨踝与股骨远端骨折。股骨踝关节的结剖骨折复位完成以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钢板螺钉简单固定外侧;在内侧做一纵向切口,实施切开分离,直到骨折处,骨折复位,取钢板固定。在手术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外侧骨质的缺损情况进行植骨,止血、缝合。

术后使用冷疗法,减轻水肿,并在24-48h拔除引流管,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3-5天,若切口无明显渗液,可行被动、主动锻炼。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膝关节功能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术后半年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x±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参照组

25

598.12±65.98

94.12±7.51

研究组

25

412.06±54.87

71.08±8.42

T值

/

5.8474

6.4744

P值

/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研究组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

表2: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x±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

术后半年

参照组

25

48.55±5.58

56.76±5.45

76.34±6.58

研究组

25

48.76±5.63

57.37±6.12

84.76±7.12

T值

/

0.1324

0.3721

4.3424

P值

/

0.8952

0.7114

0.0001

3 讨论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常采用动力髁钢板、锁定钢板、解剖钢板治疗,多为单一大腿前外侧入路,由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进入,股骨远端显露[2],若显露困难,需将远端切口延长,具有较大损伤,且骨折复位存在一定难度,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运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行切开复位治疗时,股直肌、股外侧肌间隙或股直肌、股内侧间隙被显露出来,无需切断肌肉,可减少创伤,在直视状态下实施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与固定[3],有助于保护骨折块软组织及血供。若患者的内侧干骺端缺损较大,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对植骨游离,若患者外侧钢板固定时骨折端稳定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可应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可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对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十分有利[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半年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内固定系统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强,滕玉刚.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6):618-620.

[2]李梁,梁学振,滕加文.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4):80-82.

[3]郭志民,陈卫,石玲玲等.锁定钢板联合内侧异体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6):612-613.

[4]刘立林.内外侧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5):4978-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