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对癌症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心血管药物对癌症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分析

刘薇

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 421001

【摘要】癌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危害人们健康,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他汀类药物、二甲双胍以及阿司匹林三个方面探讨了心血管药物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癌症、心血管药物、化学预防

在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从当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导致患者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病居于首位,其次为癌症,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在癌症的控制和预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药物,通常以纠正胰岛素抵抗、控制代谢、抑制病原体和炎症、避免接触各种致癌物质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为主。因此,本文对癌症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中运用心血管药物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综述,如下报道。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的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心血管保护、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降血脂的功效,是临床上预防一级和二级心脑血管病的一种首选药物。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使胆固醇合成降低,并且还能使甲羟戊酸(MVA)途径的中间产物如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法尼基焦磷酸(FPP)以及类异戊二烯等生成减少,其中前两者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1]。所以,他汀类药物在发挥抗肿瘤作用时,调整肿瘤细胞异戊二烯化过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研究资料表明,通过对细胞周期产生影响来抑制细胞增殖,对肿瘤血管形成进行抑制,抗侵袭转移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为他汀类药物的一个抗肿瘤机制。临床上关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和预防癌症的依据包括泌尿系统肿瘤、乳腺癌、食道癌以及肝细胞癌等,但是大部分来自多中心小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从当前的研究数据来看,他汀类药物能够使癌症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所以建议癌症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尽量避免中断治疗,并且患者确诊为癌症后,应该尽早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临床上在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时,二甲双胍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不仅可以使血糖水平降低,预防高胰岛素血症,还具有价格便宜、安全性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降低,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其原因可能与二甲双胍可以对癌细胞的增殖和生成进行抑制有关。当前二甲双胍治疗和预防癌症获益的疾病种类有很多,包括口腔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细胞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①二甲双胍能够使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减少,使胰岛素抵抗降低,对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癌症风险;②二甲双胍是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一种双胍类,可以对线粒体功能造成损害,使癌细胞受到损伤;③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即通过AMPK依赖的通路对蛋白信号通路进行抑制,阻碍肿瘤细胞生长,并且还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CXCL8分泌,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2]。有文献报道,二甲双胍在预防和治疗某种癌症疾病时,表现出时效关系和剂效关系的特点,即癌症的预防效果与二甲双胍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呈正比关系,但是当前关于二甲双胍预防癌症的研究试验还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3]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水杨酸的一种衍生物,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镇痛解热药,并且可以对血小板黏结阻塞进行有效抑制,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预防多种癌症,包括胃癌、胆管癌、肝癌、胰腺癌以及结直肠癌等,并且还能使肺癌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疾病风险降低。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化学作用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使用频率、时间、剂型、剂量以及遗传基因等。当前关于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①抑制血小板。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功能进行抑制,避免肿瘤细胞发生逃逸,并且还可以对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进行有效抑制;②炎症作用靶点。阿司匹林通过PTGS2靶点能够对机体炎症进行有效抑制,使损害DNA氧化剂的生成减少,并且可以对刺激细胞生长的信号进行抑制,从而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抑制。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对癌症导致的机体内固有炎症进行抑制,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③阿司匹林可以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进行抑制,使PI3K信号活动下调,从而对肿瘤细胞生长进行抑制;④DNA保护伞。阿司匹林可以使细胞中非正常基因突变频率降低,从而使癌症的发生风险降低

[5]。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一项运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进行预防的推荐指南,即对于无出血倾向且年龄≥40岁的患者,建立在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预防中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此外,年龄规定如下:①对于预期寿命≥10年且50-59岁无出血风险人群,USPSTF推荐采用B级低剂量阿司匹林;②对于60-69岁人群,则推荐采用C级预防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二甲双胍以及阿司匹林等心血管药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抑制危险因素的促癌作用,对某种癌症的发生进行预防,并且还能使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毛国萍,秦艳茹.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及长期管理策略[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01):124-125+128.

[2]郑刚. 心血管药物对癌症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02):86-89.

[3]赵国玺. 维生素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系统性综述简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02):104-105.

[4]齐洪涛,彭宗玉. 癌症靶向治疗后心血管毒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403-3406.

[5]孙树森,韩容,赵志刚. 2015年上半年美国FDA批准的新分子实体与评价: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癌症治疗用药[J]. 药品评价,2015,12(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