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彭艳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 410000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根据病情、病程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82 例脑卒中患者未出现并发症,肌力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并发症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对脑卒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使急性期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是存活患者的致残率却大大上升。根据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估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5%左右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研究表明,积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能使约 1/3 的患者恢复手的功能、使 70%~90%的患者恢复行走、使约 1/2 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使 30%的患者可进行轻体力工作、使 24%的患者基本恢复。因此,为此类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我科 2010 年 1 月—2011 年 10 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2例,经过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在预防并发症及改善肌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 2010 年 1 月—2011 年 10 月对 82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经 CT 检查确诊,均为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10~20 mL。男 48 例,女 34 例,年龄 36 岁 ~82 岁,发病2 h~12 h 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入院时上肢肌力 0~2 级,下肢肌力 0~3 级,平均住院天数 38 d。

  2 护理措施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 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发病后 1d~3d 为超早期,1 周内为急性期,2 周 ~6 个月为恢复期,7 个月以上为维持期。故从入院当日就给予恰当的房间布置,正确的良肢位摆放,病情允许时给予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

  2.1 患者房间的布置

  由于大脑损害,偏瘫患者的头易转向健侧,而忽略患侧身体的空间,因此最好把患者的床头柜和日常必需用品放在患侧一边,迫使患者的健手跨越身体到病侧一边取物。家属和医务人员应当站在靠近患者的患侧,有机会就积极触摸患者的患侧,并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患侧,以随时唤起患者对患侧的注意。

  2.2体位的摆放

  康复护理首先要从体位的摆放开始,即要确保良肢位。

  仰卧位: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后误吸,患者肩关节下垫枕,使肩上抬,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防止上肢挛缩。患侧髋关节下垫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下垫枕,防止膝关节过伸,患侧足下蹬枕,踝关节 90°,防止足下垂,膝关节内旋,避免外旋。

  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卧位,躯体正面与床面保持垂直,背部垫枕,保持体位。

  患侧肩关节屈曲100°,上肢伸直,患侧下肢垫枕,保持屈髋、屈膝位,足蹬在枕头上。

  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处于下方,患侧肩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微屈曲,患肩一定处于前伸位,枕头稳固支撑后背,保持体位。患侧卧位时注意:患侧肩向前,不能向后,患侧肘伸直,患侧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病肢在后,屈膝,脚掌和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坐位的正确姿势:床上坐位时,患肩100°角平放于床上桌上,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如何坐起:向健侧面坐起,健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将双腿移至床沿,双腿垂下,健手拄床面带动上肢坐起,护士一手协助肢体,另一手在头部给予向上的力量,护士始终站在患者健侧,保证安全。

  如何翻身:由仰卧位开始,患者双手交叉握住,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伸直,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整理体位,使之处于舒适的侧卧位,按要求垫枕。

  2.3 在病房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方法

  瘫痪肢体的康复原则:由近端到远端,由简到繁,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由单一关节到整个肢体,负荷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强,循序渐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指的被动运动:握住患者伸直并拢的 4 指,拇指抵住手背,向上活动指掌关节;左手握住患者的拇指,左拇指抵住患者的手背,另手捏住患者 4 指的末节,活动患者的手指;握住患手拇指,活动拇指掌指关节。

  腕部被动运动:护士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握住患者手,使手指屈曲;左手握患肢前臂右手握患手,做腕部屈与伸活动,屈腕的同时也屈指,伸腕时也逐渐伸直手指;腕指关节做旋前、旋后、旋左、旋右被动活动。

  双手上举练习:患者双手交叉握住,患侧拇指在上、掌心相对,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诱发上肢的运动功能。

  肩部被动运动:将患臂直指向天花板,用右手放在患者腋下,将其患肩推向前上方,用左手将患者的患侧上肢轻轻提起,但不要用力牵拉;右手持患者前臂,将其上肢水平方向外展,左手在患者腋下将肩上托。

  2.4 在病房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趾的被动运动:双手分别握住患足的足心及足趾,屈曲足趾,再伸展,来回屈伸,动作柔和、切忌粗暴。

  足部被动运动:双手分别插入小腿足跟及近膝部,稍托起一手按住小腿前部,另一手 4 指托住足跟,前臂抵住足掌,右手按住小腿前方,左手握住脚跟,左前臂抵住患者前脚掌,并维持数秒钟,以牵张足后跟。

  踝背屈训练:患者仰卧,患脚支撑在床上,护士站在患侧左手固定踝关节,右手协助患者做踝关节的背屈、外翻训练。

  屈髋、屈膝训练:患者仰卧,护士站在患侧一手托住患足,让患者屈膝并将患肢放至床沿下,在髋关节伸展的状态下,协助患者将患脚抬至床上。

  髋关节伸展的控制训练(也称搭桥运动):患者仰卧,护士站在患者的患侧,协助患者屈双膝,双脚支撑于床面,嘱其抬起臀部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一手把住患者的膝关节,另一手刺激臀部,促进患侧髋关节伸展,此动作患者能独立完成后,可让患侧下肢独立支撑,如患肢能够独立完成后,再将健侧下肢搭在患肢上,增加重量和难度。此训练可促进髋关节的伸展,对下部躯干及骨盆的控制有良好的作用,提高骨盆控制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及下肢痉挛。

  3 心理护理

  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常合并智能、性格和情绪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易激动、好发脾气甚至伤感。所以应为患者讲解本病有关知识,和患者共同制订康复计划,让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并经常予患者以鼓励。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充分发挥身体的潜力,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4 效果

  患者允许下地站立时,观察其站姿,结果:82 例患者均未出现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根据肌力判断标准,上肢肌力均达 2 级以上,下肢肌力均达到 3 级以上。

  5 小结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在对患者进行患肢康复训练时,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护士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开展康复活动,对于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首先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并进行患肢的按摩和被动活动,从被动到主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训练计划,以促进自主神经功能恢复,防止患肢挛缩和关节畸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谢德利. 现代康复护理[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8.

  2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94.

  3 刘虹. 中医护理学基础[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124.

  4 刁利华. 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3)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