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车组经济性维修策略优化及成本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高铁动车组经济性维修策略优化及成本控制

支达晨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段 北京 102600

摘要:近些年,我国高铁动车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为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多积极正向的作用,但是随着的动车保有量的扩大,再加上运营区域的复杂性逐渐提升,动车的维修成本也逐年递增,如何科学地更新维修策略以避免无效的成本浪费,逐渐成为动车运营管理的关键内容。本文就此问题做了详细论述,主要分析了限制动车维修能力发展的两点因素,然后从三个维度论述了如何优化维修策略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高铁动车;维修策略;成本控制;经济性

引言:

维修成本逐渐成为高铁动车运营的重要支出,而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正常的动车运营发展之外,还源于维修养护技术和制度方面的缺失,维修安排不合理,缺乏高效的检测技术,维修的频率比较高但是效果不明显,存在很多维修资源浪费的情况。

一、限制维修能力的因素

(一)动车组保有量的增长

目前,高铁运行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趋势,不断有全新的高铁线路开通运行,高铁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展,运行里程不断上升。而且随着保有量的持续加大,高铁覆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也更加复杂,对于运营和维修技术都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中,动车组的维修能力仍旧有待提升。

(二)维修效率不足

维修技术和制度方面的缺陷也是限制维修效率的关键因素,不如相应的诊断检测体系不成熟,而且维修者的水平也存在不足,在检修过程中缺乏数据记录,同样的问题往往需要反复检修,维修的频率较高,不能达到科学的检修效果,制约了维修效率的提升,而且不符合动车组经济性管理的理念,扩大了动车组的检修投入[1]

二、提升维修效果的策略

在动车组运营中,维修的效率与行车安全和成本控制息息相关,而且在实际的情况中,维修养护成本是动车组运营的主要经济投入,而且当前动车组成本控制的思路和理念逐渐成熟,将优化维修过程、提升维修效果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并且形成了合理可靠的维修成本控制体系,以管理维修成本来降低动车组的整体运行投入,总体而言,可以从下述几点入手来实现这样的成本控制目标。

(一)维修作业的成本控制

想要实现高效率的维修过程,就需要强化对于维修作业的管控,以发展动车组运行品质,实现企业利润为标准,构建科学的集中化控制模式。主要就是确认和计算出维修过程的成本,然后将获得的结果深化应用到维修作业中,借此实现对于维修过程的动态监管,完成对于成本链的整合与分析,进而给维修成本控制的调整提供支持,尽量去除多元的维修作业,精简维修过程,整合维修的工序,并且记录好维修养护的数据,进而实现降低成本的预期目标。比如在对某型号动车组的维修中,就进行了各个作业链的动态监管,并且综合整理了维修监管的数据,形成了下述控制维修成本的思路:

第一,由于动车组的运营过程较为漫长,经过详细的实践分析和论证,需要适当地扩展一级检修的周期,减小检修的频率,进而改善检修维护的方式。

第二,科学地精简维修工序,根据动车部件的功能状况开展更加科学的检修,比如对于性能优异、安全性较强的部件可以适当延长维修的周期,并且简化维修作业的程序,降低无效的人工浪费,避免出现过度维修的情况,科学地配置维修资源[2]

第三,进行动车安全管理分析,这是预测和防范动车运营状况的关键措施,需要采集和分析运行数据,明晰故障所在的具体部位,在事发前就将存在隐患的零部件更换掉,保护好规模较大的部件。同时,也需要预测故障发展的状况,如果是大部件存在问题,就需要制定好科学的更换方案,控制故障出现的概率。

(二)运营维护环节的成本管理

对于动车运营而言,其寿命周期基本可以划分为设计和制造,以及投入运营后的养护和废弃,这些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投入,为了科学把控成本,就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策略。就运营维护环节来说,就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成立运行维护的信息处理中心,对于动车整体寿命周期的信息进行统合与分析,全面掌握动车运营的相关信息,再分析动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状况,强化对于维护成本的控制,平衡好维修质量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3]

总体而言,在动车运营的初期出现不良状况的频次较多,然后就会呈现出稳定状态,问题出现的概率较小,在很长时间段内性能非常稳定,最后再次呈现出问题多发的状况。所以,针对这样故障规律,需要应用相应的维修措施,保持各个运营阶段的安全性,实现高效的维修管理,科学把控维修成本。

(三)实施动车健康管理

为了避免无效的维修投入,除了要强化故障预测和防范之外,还要全面而及时地掌握动车运营的健康状况,对其安全状况实施分析和评估,预测潜在的运营风险,了解动车的运营寿命等,再借助这些因素来防范运营故障。

第一,及时检测与防范潜在故障,这是避免动车故障的关键措施,一般需要利用到传感器技术,时刻检测和掌握动车运营的状况,同时也要构建相应的模型,综合分析动车自身的状况以及影响动车运营的一些因素,然后做出准确可靠的故障预测,全面评估动车的安全健康状况,分析各种部件出现故障的规律,借助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维修措施。

第二,更新动车维修制度,这也需要依赖于数据分析,不仅包括动车运营所产生各种数据,还包括维修养护的数据,再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检测以及大数据系统,遵守控制维修成本的理念,逐渐更新动车维护的制度,这是维修策略优化的关键内容[4]

第三,发展故障检测技术,很多故障之所以无法提前防范,就是因为缺乏前期的可靠检测,但是随着智能技术的成熟,可以逐渐强化对于动车各个运营系统和部件的检测,实现检测数据的高效采集、传输与整合,尽快分析重要部件的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处理,提升动车维修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铁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面临着维修成本过高的困境,主要就是受到维修技术和制度的限制,比如维修不到位,存在多次维修的现象,无法构建可靠的大数据系统,缺乏对于维修过程的监管,在维修中有很多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强化维修管理,更新维修和监管技术,强化维修管理策略,避免各种无效的维修过程,科学把控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卫翔. 高铁动车组售后服务与日常检修[J]. 科技风, 2018(21):138-138.

[2]朱帅军. 高铁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武智群. 提高动车组运用检修能力方式的探讨[J]. 内燃机与配件, 2017(23):97-98.

[4]穆雁飞. 高铁动车组经济性维修策略优化及成本控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