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 , 怎么还要服消炎利胆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1

胆囊切除后 , 怎么还要服消炎利胆片

欧其阿石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614300

胆囊炎、胆囊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使得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哪位好友或哪位亲戚做了胆囊手术这样的消息。手术治疗作为根治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胆囊的切除,解除患者病灶威胁,但手术后治疗期间,却存在令大多数患者较为不解的疑问,为什么胆囊都切除了,还需要继续服用消炎利胆片治疗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胆囊切除后消炎利胆片服用的作用吧。

一、胆囊在我们体内有什么作用?

胆囊作为构成消化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器官,他在人体结构中就躲在右侧肋骨下缘、肝脏的后面,而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好对胆汁的浓缩与存贮工作,因此他是一个中空而具有囊袋状特征的人体器官,而胆汁则在我们的消化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当我们在进食时,可在进食10分钟左右时,胆囊在消化作用催促下开始收缩,使得胆囊内所存储的浓缩胆汁可顺着胆囊管进入人体十二指肠部位,帮助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且胆汁不仅能够实现对脂肪的乳化,还可积极促进脂肪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在十二指肠中的消化吸收,作用十分强大,因此胆囊在人体的消化功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我们人体的正常运转中肝脏对于胆汁的分泌是24h不间断的,且每天的分泌量都在600~1000ml,除部分胆汁可正常参与十二指肠消化工作外,大部分胆汁在分泌后,都是在胆囊中所存储的,便于为每一次进食中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丰富媒介物质。

二、胆囊切除手术后,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由于胆囊是人体中进行胆汁存储及浓缩的唯一器官,而胆汁又是新事物消化中重要的媒介物质,故胆囊切除后,对于人体的消化机能的影响是最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腹泻腹胀易发

胆囊作为储存、浓缩胆汁的的重要器官,可为人体进食后部分消化环节的开展提供胆汁参与部分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因此在胆囊切除后,人体消化环节中对于胆汁的需求变得难以满足,胆汁经肝脏分泌后,则直接进入肠道造成十二指肠在进行食物消化时候缺乏足够的胆汁参与,这就使得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无法在十二指肠内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腹泻及腹胀等症状。

2.增加反流性胃炎风险

在胆囊未被切除时候,人体在进食过程中,胆囊收缩促使浓缩胆汁进入肠道,通过胃与十二指肠的消化酶分泌及肠胃蠕动实现对摄入食物的有效消化。但在胆囊切除后,胆汁得不到有效存储,只能持续性进入肠道,易在缺乏食物和胃酸中和作用下,逐渐在十二指肠内淤积,或在部分因素影响下逆流入胃,使人体胃内为酸碱环境失衡,为细菌感染及繁殖提供环境,进而造成胃粘膜充血、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胃腺体萎缩或消化性溃疡。

3.增加结肠癌患病风险

随着胆囊的切除,肝脏所分泌的胆汁源源不断的直接进入肠道,且可在空腹状态下,造成胆汁在肠道菌群分解作用下,大量生成具有致癌风险的次级胆汁酸,导致大厂粘膜在此类物质长期作用下,引发结肠内壁组织癌变,增加患者结肠癌发病风险。

三、胆囊切除后,为什么还要服用消炎利胆片?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胆囊切除手术的实施,虽然切除了患者生理性病灶,但并未从根源上清除患者“胆经”所具有的湿热之邪症候,因此即使在胆囊切除后仍需服用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胆经是指中医理论中的足少阳胆经,人体从头至足均由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而但那个所处胁部则为胆经闭经途经,这就使得胆经在胆囊区循行时,若胆经湿热,则就有很大几率引发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消炎利胆片作为中成药制剂,其主要药物成分为穿心莲、溪黄草及,次三类药物均为性味苦寒之品,看而有效消除胆囊疾病对胆经所造成的湿热之邪症候,特别是对于急性炎症、火热之象明显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消炎利胆片所具有的清热、祛湿、利胆等药物作用,对于胆囊炎所引起的口苦、右胁疼痛等临床症状均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由于药物成分均具有较强的寒凉性,故不不可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后或造成脾胃阳气受伐,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加剧患者胆囊切除后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故可在自身症状获得岷县改善后停止用药,保持自身体质阴阳平衡状态。

胆囊疾病的预防

对于胆囊的有效维护,最主要的就是做好胆囊疾病的预防了,而且从生活中的以下方面着手,便可实现对胆囊疾病的有效预防。对此则需在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起居有节、保持心情畅快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有氧运动及胆经按摩,促进人体肝脏对胆汁分泌机能的提升,提升自身消化吸收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