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对艾滋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1

如何做好对艾滋病人的护理

王迎春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四川射洪 629200

艾滋病是一种对人们身心均能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由艾滋病毒引起。艾滋病毒能够在短时间内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目标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艾滋病毒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机能丧失,失去对多种病菌的抵抗能力,极易感染各类疾病,造成艾滋病极高的死亡率。

艾滋病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前期表现为患者身体较为虚弱,盗汗现象明显,并伴有持续性高烧。患者身体淋巴系统出现病变,颈部、腋窝、腹部淋巴肿大现象明显,淋巴结质地坚硬,体积均在一厘米以上,但是患者并无明显疼痛感。患者体重下降较为明显,在1—3个月之间体重降低10%—40%。

呼吸道症状:患者长期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并有咳血症状。

消化道症状:出现明显的厌食现象,恶心,呕吐,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前期表现为头晕、头痛,正常反应速度下降,智力衰退,严重者出现精神异常,抽搐,甚至出现痴呆现象。

皮肤和黏膜损害: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艾滋病人护理方式

1.消毒隔离

(1)病房要求:以下类型患者需要单独病房隔离。病情较为复杂严重,并且伴有多项并发症患者;有性感染倾向患者;拒绝治疗或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对病房环境造成污染的患者;具有特殊服务要求的患者。

(2)皮肤粘膜的保护:护理艾滋病人的同时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穿着隔离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手部是接触HIV病毒的第一道屏障。因此,护士在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佩戴手套,护理艾滋病人之后应当进行洗手消毒。

(3)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护士在操作之前应当向患者详细介绍操作流程,争取患者的配合,对于拒不合作治疗的患者或者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患者要征求具有操作经验的同事合作,提升护理的安全性,避免受到感染。当进行侵入性治疗护理时,其中包括手术、穿刺、注射等,应当更加注意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利器,使用过的利器应当进行特殊效度处理。手术器械应当用5‰的消毒液效度处理,或者使用高压灭菌处理。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在使用之后进行严格消毒,并且由卫生局进行制定回收处理。被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物、被褥应当进行高压灭菌之后再次清洗。

(4)送检标本处理:患者送检标本应当由特定容器保存,容器内外都应当避免污染源,并且进行特殊标记,由专门人员送往专门机构进行检测。标本检测之后应当及时消毒,再行处理。

2.管理模式

病情较轻的艾滋病患者可以在普通病房治疗,病情较严重或者需要特别治疗的患者可以隔离到特殊病房中。病情较轻的患者节日期间可以与亲人、朋友相聚。并且积极组织“红丝带”娱乐活动,缓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精神,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治疗方式。

实行多层次、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模式。当前,艾滋病治疗并未研发出特效药物,因此,降低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抑制病情的扩散,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现阶段治疗的重要方式。护士与艾滋病患者接触较多,是进行患者心理疏导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施护理中的困惑

交流和指导困惑。护士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担心触及患者隐私,引起患者的拒绝心理,众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难以准确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交流存在障碍。介于我国国情对艾滋病的传统看法,身为年轻女性的护士对艾滋病患者安全性行为的指导有一定阻碍。

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中,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恐慌心理较重。除去护理人员身为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之外,有关部门应当对护理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给予一定保障,当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艾滋病毒感染和意外损伤时,有关部门及医院应当给予一定补偿,进而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艾滋病具有病程长、易致死的疾病,在治疗中患者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偏见,多项并发症的威胁,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会产生紧张、恐慌、愤怒心理,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倾向。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极大限度维护患者的心里变化,提升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