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改良鼻饲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观察改良鼻饲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金晓旭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区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目的观察改良鼻饲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9月在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且住院时间>12d的危重症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32例,采用改良鼻饲法管喂肠内营养乳剂,3次/d,500mL/次,用营养泵200~250mL/h泵入;对照组26例,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乳剂1500mL,泵入时间>20h。两组营养乳剂均加热并应用恒温器保持其温度在38~40℃。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呕吐、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鼻饲法管喂肠内营养乳剂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喂养法。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临床效果;改良鼻饲法;并发症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近年来,EN因其能有效维护胃肠道功能,维持内脏血流稳定及胃肠黏膜完整,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安全性也较全肠外营养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使用方法灵活、监护便捷、安全经济,被临床广泛应用。2016年2月-2018年9月,我们对入住的58例危重患者在予以EN时分别采用改良鼻饲法和鼻饲持续泵入法两种喂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种方式的营养效果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EN危重症患者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17~76岁,平均44.6岁;重型颅脑损伤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脑梗死14例,脑干出血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其中气管插管6例,气管切开52例。

纳入标准:入住后第2天行温开水200mL鼻饲3次后无潴留(胃残留量<80mL)、呕吐、反流,胃肠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既往糖尿病病史,恶病质体质,入住时间≤12d者。

采用抽签法将58例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2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选用的EN乳剂均为瑞素EN乳剂(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加热并应用恒温器保持其温度在38~40℃,喂养前需抬高患者床头30~45°。改良组采用改良鼻饲法,3次/d,500mL/次,用营养泵200~250mL/h匀速泵入,每次喂养完毕后使用温开水40mL冲洗胃管,保持床头抬高30~45°。30min后监测患者空腹、餐前及餐后2h血糖,血糖高者于予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6~14U控制血糖增高。对照组则采用鼻饲连续泵入方式,持续泵入营养乳剂1500mL,泵入时间>20h,泵入过程中每4小时予温开水40mL冲洗胃管,每4小时监测1次血糖,血糖高者予胰岛素3~7U/h静脉泵入控制血糖。两组连续行EN>1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喂养后第2、5、8、10天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糖水平及腹泻、腹胀、呕吐、返流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高血糖、呕吐发生率比较,改良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及尿氮排出明显增加,机体对蛋白质和能量需求亦增加,同时危重症患者不能自行进食,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感染率增加等并发症。合理的EN支持可调整危重患者的代谢状况,改善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有效地保护其胃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降低获得性感染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良好的专业护理对预防和减少EN支持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腹泻是EN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20%~40%,而在重症监护病房其发生率可高达56%~62%,其主要原因为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弱和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EN的整个泵入过程相对密闭,可有效避免营养剂被污染;且能严格控制EN的速度和量,从而减少腹泻的次数,两组腹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EN时患者发生腹胀、胃潴留的原因多与营养乳剂的浓度和脂肪含量过高、应用麻醉剂和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肠麻痹、胃缺乏张力等因素有关。改良组EN制剂泵入时,定时监测胃残留量,对于胃残留量过大的患者给予胃肠动力药,使患者腹胀、胃潴留得到有效改善,且采用的改良鼻饲法更符合正常人一日三餐的进食习惯。

EN制剂泵入时患者易发生呕吐,多与患者体位、营养乳剂输注速度等因素有关,而吸痰等侵入性操作也可致患者不适,引起呛咳、呕吐。两组行EN时,均采用营养泵控制泵入速度,将床头抬高30~45°,行侵入性操作时均暂停营养乳剂的泵注,且动作轻柔,使患者恶心征象大为减轻。改良组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其颅内高压引起喷射性呕吐,经脱水降压处理后未再发生呕吐。

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都应严格血糖控制,以免血糖紊乱影响预后。两组EN泵入过程发生的血糖高者,改良组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6~14U胰岛素,并监测空腹、餐前及餐后2h血糖;对照组则予3~7U/h胰岛素静脉泵入,每4小时监测1次血糖。结果显示,改良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其中改良组2例高血糖经过调整餐前胰岛素用量后,餐后2h血糖降至10.1mmol/L以下;对照组高血糖8例,其中3例持续泵入胰岛素后血糖降至11.6mmol/L以下,其余5例血糖仍波动在9.7~20.6mmol/L之间。

综上,改良鼻饲法泵入EN乳剂较接近人的生理特点,可有效减少呕吐、高血糖等并发症,尽快达到营养目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唐艳红, 李雪霞, 彭昭葵. 危重症病人应用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 全科护理, 2017, 15(22):275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