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辛怡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区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心医院颅脑外伤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62例(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均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而并发症也相应减少。

【关键词】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神经功能;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所引发的局部损伤,在外科比较常见,致伤原因通常为高处坠落、车祸、平地摔跌等。损伤发生之后,病情进展迅速且易发生变化,急需得到有效的治疗。开颅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重要方法,然而术后并发症较多,很多患者虽然手术成功但术后并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仅生理不能自理,而且住院时间也延长。为缩短患者的康复期,临床中会对患者实施一些护理干预措施。阶段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特点在于根据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分阶段实施护理措施,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护理效果,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123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对比法,深入分析了阶段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颅脑外伤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诊断确诊为颅脑外伤,从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不超过12小时,治疗方法均为开颅手术。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合并四肢损伤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37.52±6.85)岁;对照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8.17±5.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巡视病房、对病房进行常规的清洁与消毒、清理呼吸道,等等。

观察组: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1)脑水肿期的护理。术后初期患者的脑水肿尚未消退,自主意识还未恢复,因而生活无法自理。在此期间,护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①指导患者做肢体被动锻炼,上肢的被动锻炼包括上肢屈曲与内旋练习、肩部外展与外旋练习、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的被动锻炼包括髋关节伸展练习、膝关节伸展练习。锻炼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②按时为患者更换体位,白天每隔2h更换一次,夜间每隔3h更换一次,并按摩患者的关节、背部、臀部等受力部位,以预防压疮。(2)病情稳定期的护理。术后病情稳定期,患者意识恢复正常,能够与外界正常沟通交流,但仍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此时,护士实施以下护理措施:①为患者按摩上下肢,改善上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电刺激法诱导肌肉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坏死。②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患者态度消极、沮丧,以及害怕留下后遗症,则及时进行心理指导。比如,跟患者讲解颅脑外伤的相关知识、术后的康复计划,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了解,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③指导患者做床上主动锻炼,比如取仰卧位时候的四肢屈伸及旋展练习,取坐位时候的肢体关节屈伸运动。通过床上主动锻炼,逐步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尽快下床。(3)恢复期的护理。术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可以下床。此时,护士予以以下护理:①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开始时先扶床站立,身体平衡力恢复之后指导患者在病房内做行走练习,之后再走出病房做上下楼梯练习。运动强度以患者感到适宜为准。②指导患者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练习、梳头练习、洗漱训练、进食训练、如厕练习等,每天每项活动训练3~5次,如果发现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异常则立即停止。

1.3 观察指标

应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应用简式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护理干预后3周、5周、7周,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Fugl-Meyer评分

干预后7周,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外伤在神经外科比较常见,对这类患者,除了快速控制病情之外,还应将重点放在神经功能的修复上,只有神经功能得到修复,才能避免遗留功能障碍,降低残疾率。神经功能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脑损伤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素质、早期的康复治疗情况,等等。阶段式康复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手段,常应用于病情严重、病程长的患者,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并探讨了它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护理干预后3周、5周、7周的NIHSS评分明显更低,干预后7周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阶段式康复护理是以手术后的三个阶段为时间轴而实施的护理措施,其中,脑水肿期护理的作用主要为初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为下一步的康复训练做好准备;病情稳定期护理的作用主要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预防静脉血栓,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综上,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发症很少,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文英,钟红英.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2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