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氧加金因肽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吹氧加金因肽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李秀梅 张彦秋 曹晓斌 曹丽艳 付占昭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放疗二科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 观察吹氧加金因肽用于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从第1 次放疗后开始应用金因肽外涂加吹氧。结果: 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炎39例,发生率97.5% ,治疗组31例,发生率77.5% 。治疗组引起的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0+Ⅰ+Ⅱ级)占87.5%,高于对照组的75.0%,而对照组Ⅲ度、Ⅳ度占25.0%,高于治疗组的12.5%。P=0.024<0.05,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放疗开始时应用金因肽加吹氧的方法,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对乳腺癌放疗所致皮肤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护理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它是利用各种放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1],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特别是颈部、腋窝、胸壁等发生率较高,表现为色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后期在乳房皱褶处、腋窝区出现湿性脱皮、水泡、糜烂、渗出等,伴有疼痛,严重者可继发感染、溃疡形成、剧痛、坏死等,影响放疗的正常进行。我们在早期放疗前对照射野皮肤采取金因肽外涂进行预防,出现皮肤损伤后采用局部高流量吹氧结合金因肽外喷,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且采用放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66例,未手术者14例,经各项检查均无放疗禁忌症,患者无其他皮肤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术后32例,未手术者8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50.3岁,单纯胸壁照射21例,胸壁和锁骨上照射11例,胸壁复合锁骨上及腋下照射8例;对照组40例(术后34例,未手术者6例),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52.4岁,单纯胸壁照射31例,胸壁和锁骨上照射7例,胸壁复合锁骨上及腋下照射2例。

1.2治疗方法 

1.2.1放射治疗 两组放射治疗方案相同,按照乳腺癌常规治疗原则进行,根据病情设定照射部位,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胸壁12MeV电子线垂直照射200cGy/d,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6MV-X线200cGy/d,总剂量均为5000 cGy。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穿宽松质软的纯棉透气内衣,免戴胸罩,照射后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搔抓等刺激,同时要求患者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阳光暴晒、摩擦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并建议均衡饮食,忌辛辣食物。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金因肽外涂,在整个放疗期间,于每次照射前后和临睡前将金因肽外涂于照射野皮肤,范围超过照射野1cm左右,静待药物吸收。待干后用未经湿化的高流量氧气在距照射野皮肤1-3cm处吹30分钟,氧气的流量要求为6-8L/min,吹氧30分钟后,再一次喷金因肽在该部位,静待药物吸收。

1.3评价方法 根据放射治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2],将放疗过程中出现急性皮肤损伤分为5级。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皮、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皮肤湿性脱皮、中级水肿;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分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出血、坏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分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炎39例,发生率97.5% ,治疗组31例,发生率77.5% 。治疗组引起的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0+Ⅰ+Ⅱ级)占87.5%,高于对照组的75.0%,而对照组Ⅲ度、Ⅳ度占25.0%,高于治疗组的12.5%。P=0.024<0.05,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分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0(%)

Ⅰ(%)

Ⅱ(%)

Ⅲ(%)

Ⅳ(%)

Z

P

治疗组

对照组

40

9(22.5)

13(32.5)

13(32.5)

3(7.5)

2(5)

-2.253

0.024

40

1(2.5)

14(35)

15(37.5)

6(15)

4(10)

3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放射线作用于皮肤而引起的炎性损害,与射线的种类、照射剂量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3],皮肤单次量受照5Gy就可以形成红斑,20~40 Gy可形成湿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文献报道[4]肿瘤放疗皮肤损伤发生率91.4%,因损伤而被迫中断放疗的发生率为58.1%,且病程长愈合慢,传统换药需25~30 d创面才能愈合[5],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采用吹氧和喷金因肽的方法,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并明显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74.

[2]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1038150.

[3]李素艳,高黎,殷蔚伯,等.金因肽对急性放射性黏膜炎及皮炎的作用[J].中华放射肿瘤杂志,2002.5(1):30—32.

[4] 房彤.头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和口腔黏膜损伤的调查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5):350.

[5]何为,于甫华.换药加局部吹干氧治疗湿性放射性皮肤损伤8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6,46(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