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牙刷与电动牙刷对龋齿发生的差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普通牙刷与电动牙刷对龋齿发生的差异研究

江烨 谭露 徐婷薇 蔡秋冬 周龙 杨瑞容 ( 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创新性课题(长医教〔2015〕15号-112)

【摘要】目的:分析普通牙刷与电动牙刷对于龋齿发生的差异。 方法:选取长沙市长沙医学院附近居民、老师、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使用电动牙刷,龋失补指数及性别、年龄、城乡等。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78份,电动牙刷的选择受年龄、城乡的影响,是否使用电动牙刷在DMF指数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牙刷与电动牙刷在龋齿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电动牙刷、龋失补指数、普通牙刷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微生物、宿主、时间、食物是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目前常用的、反映龋均的指数是龋失补指数(DMF),DMF为decayed-missing-filled的缩写,即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的总和,它是一种不可逆指数,能反映一个人的终身龋病经历。 [1]

牙菌斑生物模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龈上菌斑生物膜是指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牙石是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上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是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而细菌对宿主表面的黏附是细菌在宿主体内形成生物膜的第一步,亦称为获得性薄膜的形成,清洁并抛光牙面后,20分钟内牙表面即可形成获得性膜,之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最终菌斑成熟,一般12小时的菌斑便可被菌斑显示剂着色,了解牙菌斑的形成过程,便可设法采取菌斑控制措施,及时地干扰菌斑的形成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

理想的菌斑控制必须是连续的、终身的、每天坚持彻底去除菌斑,才能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和复发。常见的菌斑控制措施包括机械性措施和化学措施,其中刷牙是清除牙菌斑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具有去除菌斑、清除食物残渣、按摩牙龈等作用。刷牙效果与牙刷的正确选择和刷牙方法密切相关。[2]

有效的刷牙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牙刷运动方式、刷牙时间和手的灵活性。[3]每次刷牙的时间与菌斑去除的效率呈正相关,口腔医生提倡的刷牙时间至少3分钟,然而,多数人实际所用的刷牙时间比估计的刷牙时间短得多。电动牙刷采用手动牙刷的横向和旋转运动方式。电动牙刷最早在60年代初作为商品推出,在1999年到2001年间,英国每年的电动牙刷销量成倍增长,从1999年在总牙刷销量中占2%增加到2001年的7%. [4]

随着电动牙刷的推广和普及,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预防龋齿方面电动牙刷和普通牙刷哪种更好?

本研究旨在对长沙医学院在校学生及附近居民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比较:龋失补指数,是否使用电动牙刷,年龄和城乡。

样本与研究方法

样本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选取长沙市长沙医学院附近居民、老师、在校学生进行取样。取样时间在2016年5月—2016年10月。样本包括5-74岁每天使用电动牙刷或普通牙刷的人群。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采用纸质问卷设点采集的方式,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回收率为92.0%。经过仔细筛选问卷,删除缺填项目超过总项目10%和明显呈极端反应的6份问卷,进入最后分析程序的有效问卷为178份,占回收问卷的96.7%。总有效率为89.0%。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样本总体年龄、性别、及城乡情况等人口学特征分别见表1-1。

样本的调查指标类型:是否使用电动牙刷、龋齿的量化值(龋失补指数)见表1-2.

研究方法:采用纸质问卷设点采集方式,以课题组相关人员及长沙医学院口腔医学院5名学生经过龋失补指数计算方法的培训,针对被调查者口腔中龋齿进行检查,计算出龋失补指数,最终通过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将回收有效的的调查表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表1-1 是否使用电动牙刷与样本的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5df30c7938de4_html_c30a160dd6c9e699.gif 2.1 a.样本中使用电动牙刷的人数只有24人,占样本总数的13.5%,说明电动牙刷在该地区的普及率较低; b. 使用电动牙刷的性别比例无明显; c. 使用电动牙刷的样本中,5-12及65-74年龄段人数为零,而在12-35到35-44年龄段呈上升趋势,44-65年龄段有所下降; d. 使用电动牙刷的样本基本集中在城镇,农村仅有一位。

表1-2 是否使用电动牙刷与龋失补指数的关系

5df30c7938de4_html_84cf9647d0fc7512.gif

2.2 DMF指数越高,口腔卫生状况越差。经X2检验,样本是否使用电动牙刷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菌斑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刷牙是清除牙菌斑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刷牙的效果与牙刷的正确选择和刷牙方法密切相关。人们对于牙刷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电动牙刷尚未大范围普及,使用比例较低;电动牙刷的选择与性别无明显关系,而受到年龄和城乡的影响,使用电动牙刷的样本在中青年较为集中,44岁之后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收入及受教育程度相关;另外,使用电动牙刷的样本基本集中在城镇,农村样本仅一位,说明电动牙刷局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尚未普及,可能与居民生活水平相关。

龋失补指数是一种不可逆指数,能反映一个人的终身龋病经历。是否使用电动牙刷的两组样本DMF指数无明显差异,表明电动牙刷在预防龋齿的发生方面与普通牙刷无明显差异,龋齿的发生与是否使用电动牙刷无关;两组样本DMF指数无明显差异,也可能因为所调查样本含量较小,电动牙刷使用比例较低,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目前电动牙刷的使用范围不大,电动牙刷的选择受年龄及城乡的影响,与电动牙刷较高的成本有关,并且在龋齿发生方面,电动牙刷与普通牙刷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预防龋齿发生方面,普通牙刷与电动牙刷在龋齿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未来电动牙刷不能取代普通牙刷。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李若珍.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2011(10);

[3]. Robinson PG, 电动牙刷与手动牙刷对口腔卫生的效果比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J],2005,2005(11);

[4]. Aaron R. Biesbrock, 佳洁士电动牙刷的使用效果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