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手法复位后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急诊科常见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手法复位后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高保玉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医院 榆林市儿童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常见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探讨手法复位后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接收的6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手法复位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儿经治疗且经X线检查后显示手法复位成功,且均未见关节与骨骼结构变异。结论:急诊科常见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发病原因主要与患儿肘部过度拉伸、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等有关,临床许明确诊断,给予其手法复位的效果确切,若见复发则应立即给予其手法复位。

关键词:急诊科;桡骨头脱位;小儿;手法复位

桡骨头脱位在小儿群体中最为常见,且年龄越小其发病的风险便越大。当桡骨头关节面与其纵横前臂旋转活动发生一定的倾斜时,该变化会对的环状韧带的上下活动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极易脱位[1]。本文以我院急诊科接收的6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与行复位手法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6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WHO中关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患儿为37例,女性患儿为23例;年龄为7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52±2.01)岁;就诊时间为2h-5d,平均就诊时间为(2.03±0.11)d。患儿受伤部位:32例为左侧,占比为53.33%;28例为右侧,占比为46.67%。受伤原因主要为穿脱紧身衣服时、坐位时、下蹲位时以及直立位时突然用力过猛,手臂受到较大的牵拉所致。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经询问对其前臂突然牵拉病史,确定病情后给予其手法复位治疗,具体为:(1)旋前法:在家长的配合下,要求患儿伸出患肢,肘关节保持微曲状态,医生一只手握住患儿腕部,另一只手则将其肘关节托起;桡骨小头用拇指按压并保持肘关节弯曲,而后对前臂做旋前动作,另一只手的拇指则按压桡骨头,当手指感受到弹响声后则视为复位成功;(2)旋后法:手法如上,将旋前动作改为旋后;(3)旋转法:部位在患儿肘后位,术前先将其前臂旋前,旋后行多次被动性运动,同时拇指保持对桡骨头的压迫与转动;术后则悬吊患儿前臂,并叮嘱家长7d内不得对其行牵拉动作,极易避免患儿因牵拉过度再次出现脱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以(5df31e0e49ab9_html_9049fbd79ff59e2.gif±s)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2.1本组患儿手法复位情况 本组60例患儿,采用旋前法治疗的为42例,占比为70.0%;采用旋后法治疗的为10例,占比为16.7%;采用旋转法治疗的为8例,占比为13.3%,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儿手法复位情况[(例,%)]

复位手法

旋前法

旋后法

旋转法

例数

42

10

8

占比

70.0

16.7

13.3

2.2本组患儿疗效分析 本组60例患儿经手法复位治疗且经X线检查后,显示手法复位成功,均未见关节与骨骼结构变异,且复位后患肢可举起,较之于治疗前疼痛感明显降低。

3讨论

3.1急诊科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发病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引起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1)小儿因年龄等方面的因素,对于肘部运动的力度并不能完全掌握,因而极易出现过度拉伸,进而导致环状韧带滑越肱骨头与桡骨头之间,造成桡骨头难以复位;(2)小儿的桡骨头发育并不完善,当环状韧带关节囊出现松弛事件时,患儿的肱骨外踝直接受到限制,一旦出现过度牵拉,存在较大的半脱位风险[3]。临床认为,当患儿新我X线检查若未及时发现病情时,则会造成误诊,延误患儿治疗。

3.2手法复位治疗效果

及时为患儿给予正确的诊断是治疗关键所在,尤其是评估其骨损伤情况,以避免病情恶化加剧骨损伤程度。当患儿出现桡骨头半脱位时,患儿常表现为疼痛难忍、哭闹或者是大喊等,行动上则表现为不愿上举或不愿活动。若一经诊断后,对患儿行手法复位基本可治愈该病症,临床上给予患儿行旋前法治疗的比例较高,主要源于其疗效优于旋后法与旋转法治疗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大多存在前臂固定旋前的共性,加之患儿不愿上举、不愿活动,给予其手法复位后可有效借助创伤机制对其进行及时复位,若采用旋后法则有可能会加重患儿患肢疼痛感,患儿配合度不佳,因而应尽量选取疼痛感较小的旋前法对患儿进行治疗

[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儿中,采用旋前法治疗的占比以70.0%为最多,其次为采用旋后法治疗,占比为16.7%;而采用旋转法治疗的仅为8例,占比为13.3%,患儿经上述三种手法复位方法治疗且行X线检查后均未见异常,表明桡骨头半脱位患儿行手法复位疗法治疗后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诊科常见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发病原因主要与患儿肘部过度拉伸、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等有关,临床许明确诊断,给予其手法复位的效果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若见复发则应立即给予其手法复位治疗。但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参照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儿缓解病情,改善治疗结局。

参考文献

[1]林育林. 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后制动与非制动疗效对比[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10(06):359-362.

[2]冯帆,邓洲铭,冉兵,等. 旋前与旋后复位修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比较的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8(33):5402-5407.

[3]陈吉兵,刘希孟,闵三旭,等.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70例诊治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8(03):51-52.

[4]隋小强,程永涛,赵新昂,等.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治疗体会[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4):82-8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