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1 李秀妍 2万平 3陈坤 4陈伟霞 5杨友丽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人事科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康复重点。方法:对12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进行膝关节早期功能训练指导,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活动度正常,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正确的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效果至关重要。在术后早期给予康复锻炼和精心护理,使患者康复理想,并发症少。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前言: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且大多数合并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其工作、生活和运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如不进行修复或重建,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导致股部肌肉萎缩或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ACL损伤[1],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一种康复快、临床效果好的有效治疗方法。而正确的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我科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12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7~38岁,平均22.5岁。患者职业:军人5例,运动员3例,公司职员2例,体校学生1例,工人1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7例,交通事故3例,日常生活中摔伤2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左膝7例,右膝5例。均在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同时,告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康复过程,使之有信心接受手术并能够在术中、术后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术中用深低温冷冻异体指屈肌腱重建切取后的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向患者说明异体肌腱的取材对象经过严格的筛选,再经深低温处理后,引起疾病传播或排斥反应的几率很低。

2.1.2指导腋杖使用方法,防止术后因使用不当导致摔伤。

2.1.3示范并指导患者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常造成股四头肌萎缩,通过舒缩功能锻炼,恢复肌肉功能,对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方法为:尽量伸膝,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s后放松1次,每日锻炼300次,分3次做完。

2.1.4患者术后因有支具制动和持续关节腔冲洗,下床不方便,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 

去枕平卧,按腰硬联合麻醉后常规护理,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处于功能位。卡盘式支具设定为屈曲30°,使重建后的前交叉韧带处于低张力状态,防止移植物在骨隧道内移位、松弛,保证肌腱和骨的愈合。

2.2.2 关节腔冲洗的护理 

前交叉韧带重建需钻股骨和胫骨骨隧道,有时需做髁间窝成型,术后关节腔内出血较多,易导致关节肿痛;血肿机化后,会造成关节粘连。因此,术后常规进行关节腔持续冲洗24~48h。此期间注意观察出、入水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和颜色,伤口敷料渗出程度。若出入水管不通畅,常常是由于塑料管在关节腔内扭曲所至,这时需打开敷料,轻轻的牵拉水管,直至液体流动通畅。引流液为大量血性液体,应考虑有无大血管损伤或凝血机制障碍,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伤口敷料渗出过多往往是置管时切口缝合不严,应注意及时更换敷料或局部麻醉下缝紧切口,防止局部感染。

2.2.3卡盘式关节支具应用的观察及护理 

关节支具起稳定和保护膝关节的作用,可以随意控制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2]。关节支具使用早期,有些患者会出现患肢肿胀、麻木或剧烈疼痛。因此术后早期应询问患者主诉,检查关节局部张力,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波动和足背、足趾的皮肤感觉。若出现症状,应及时调整支具固定的松紧度,松解关节加压包扎敷料,抬高患肢,增加踝部运动的时间和次数,可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肿胀和麻木,避免腓总神经损伤。本组12例中5例出现下肢肿胀、麻木,经上述处理并结合脱水消肿治疗1周后肿胀消退。卡盘式关节支具位置不妥压迫皮肤切口时,可引起术后切口剧烈疼痛,应予注意。本组1例出现上述问题,经调整支架后好转。患者术后22周内需佩戴卡盘式关节支具,支具质地硬,应经常观察海绵衬垫是否移位,防止支架直接和皮肤接触造成皮肤压伤。同时检查卡盘调节器位置有无移动,松紧度是否合适,防止压伤局部皮肤或因松动导致其稳定作用失效。

2.3功能锻炼的护理

2.3.1踝部运动

术后1~2d开始做踝部练习,开始每次做30~50次,每天2~3次,以后逐渐加量。要求患者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背伸和跖屈踝关节,使下肢各肌尤其是胫前肌、腓肠肌作静态的舒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做踝部练习时频率不宜过快,动作必须到位。

2.3.2肌力训练

术后1~3周为制动期,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为下床活动作准备。术后4~10周为限制活动期,用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可以使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开始行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功能锻炼。扶拐辅助行走、部分负重,应监督并提醒患者锻炼应循序渐进,扶拐行走时,避开地面水迹,防止滑倒或摔伤。术后4周负荷25%体重(患者足踩磅秤体会达要求重量时的用力感觉),术后5周负荷50%体重,术后6~7周负荷75%体重,术后8周完全负重。此期间膝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加,第4周为15°~45°,第5周为0°~60°;每周屈曲角度递增15°,至第10周时达0°~135°。术后第11~22周,卡盘角度放开,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膝关节行主动屈伸练习,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下蹲,同时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半膜肌锻炼。术后第23~30周去支具,逐渐恢复体育运动。

3.结果

术前及术后18个月均常规行膝关节屈曲30°、60°和90°位前抽屉试验,术前抽屉试验均阳性;术后9例阴性,2例屈曲30°位阳性,1例屈膝30°、60°位阳性。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为40~58分,平均50.5分,术后18个月为62~92分,平均85分。参考Comeron等[3]改良Lysholm评分的分级标准,优良率为91.7%。

4.小结

4.1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迫切,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的程序缺乏了解和必要的心理准备,护理工作者应和医生合作,进行术前宣教和辅导,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教会患者康复锻炼方法,使患者能够配合手术和术后的康复锻炼。

4.2卡盘式关节支具应用与护理,是关节镜下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卡盘式关节支具代替了以前的石膏外固定方法,减少相应并发症。它可稳定和保护膝关节的作用,随意控制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护士应了解卡盘式关节支具的结构、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并教会患者,使其出院后的康复训练顺利进行。

4.3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较传统的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优点是:术后并发症及功能丢失少,双隧道、双股重建更接近正常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不足在于手术时间长,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长,手术危险性相对增加。同时,肌腱骨愈合较骨骨愈合时间慢,因此术后制动时间相对延长。护士应和医生配合,向患者解释病情。护理人员除掌握骨科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骨科康复知识,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肖雪英,杨向荣.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59.

[2]侯利军,刘学风.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J].医疗装备,2010(1):61-62.

[3]李嗣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2例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