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王玖

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淄博 255029

【摘要】目的 对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方法 择选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探究组患者则选用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探究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完全痊愈,6例患者显效,3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完全痊愈,5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病情好转,1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63.34%;对此,探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情况,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分期针灸;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临床中又称之为面瘫,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年龄段人群,并且男性患病几率要远远高于女性,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五官不正、无法做出正常的五官动作,面神经障碍[1]。在中医范畴中,该疾病是由气虚血滞所引起,因此在中医治疗上,其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艾灸、中药外敷、针灸等方法[2]。目前,治疗效率最高的方法为针灸,但该治疗方法按常规的方式操作还难以达到显著的临床疗效[3]。因此,本文将分期针灸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观察,现将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0~70岁,病程在3天~15天;探究组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1~70岁,病程在3天~15天;对此,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探究组患者选用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按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症的发病原理和病理进展特征,其可分为急性期、静止期与恢复期。急性期:在患者初次病发的1~7天时,选取患者翳风穴进行点刺5分钟,在配合艾条进行艾灸20分钟;在静止期的8~14天时,选择患者的合谷穴进行捻转泻法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耳痛或耳鸣症状,则选取颊车、地仓、侠溪进行平补平泻。在大于恢复期的15天,穴位选取足三里,并用七星梅花针对患者面部严重部位进行叩刺,直到出现局部红晕停止。所选穴位配穴主要包括:迎香穴、水沟穴、承浆穴、四白穴、阳白穴,针刺方法采用平补平泻。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主要穴位采取颊车穴、太冲穴、风池穴、翳风穴、地仓穴等,针灸方式采用捻转泻法,配穴与探究组相同。

1.3疗效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标准主要包括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痊愈:面部五官恢复正常,能正常运动;显效:部分功能减弱,面部对称,肌肉正常;嘴唇上下轻微不合;好转:部分功能减弱,双侧出现不对称,面部肌肉正常,额头肌肉无法正常抬起;无效:面部神经无改善,面部肌肉无知觉。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以t值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探究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完全痊愈,6例患者显效,3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完全痊愈,5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病情好转,1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63.34%;对此,探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探究组

30

20(66.67)

6(20.00)

3(10.00)

1(3.33)

96.67%

对照组

30

12(40.00)

5(16.67)

2(6.67)

11(36.67)

63.34%

3.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现代医学临床中是由风寒、神经纤维瘤等因素引起,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五官倾斜、面部肌肉无法正常牵动等,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味觉障碍[4]。在中医中,该疾病与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气血受阻等因素有关,导致面部肌肉缺乏气血濡养出现苍白[5]。对此,本文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了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根据该疾病的病理进展从急性期、静止期与恢复期三个阶段实施了不同穴位的针灸治疗,从翳风穴、合谷穴、颊车、地仓、侠溪穴等穴位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穴位针灸,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达到祛风通络、益气补血、调理经脉等功效。同时,还对患者的迎香穴、水沟穴、承浆穴、四白穴、阳白穴等穴位作为配穴,通过主穴和配穴的搭配使用,能够加快病症的好转速度,疗效更为显著。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应用分期针灸进行治疗的探究组患者其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应用常规针灸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证实,中医辩证疗法能使患者病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这对我国医学临床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情况,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方肖,刘开琦. 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3):320-322.

[2]要国宝,王文琴. 穴位敷贴结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95-96.

[3]孙春梅,杨璀健,李勋.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5,25(02):84-85.

[4]李淑贤,尹东武,刘艳杰. 辨证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5,37(11):1691-1693.

[5]徐彬彬. 刺络放血对急性期伴耳后疼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