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分析

姜颖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甲组(n=17,微血管病变)和乙组(n=15,无微血管病变),选取同期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对三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乙组的FBG、HbAlc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比较,甲组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其可将微血管病变的有关临床指证充分反映出来,值得临床借鉴和选择。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指的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经过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后形成的一种产物,其可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有效反映出来,是临床诊断和评定糖尿病治疗效果、预后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总结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有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6.6±8.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9.6±2.2)年。按照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甲组(n=17,微血管病变)和乙组(n=15,无微血管病变),选取同期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4.6±8.3)岁。在基本资料比较上,三组之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嘱三组受试者保持空腹状态,抽取4ml静脉血,选择其中2ml置入EDTA-K2抗凝剂,将其摇匀和充分混合后进行封闭处理,2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蛋白检测。另外2ml待自然血凝后经离心处理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22.0统计分析所有数据,检验得到的结果和数据使用(5df34dc224a25_html_cf37d966799a0a23.gif )加以描述,运用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P<0.05证明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与乙组的FBG、HbAlc与参照组进行统计比较,参照组明显低于甲组、乙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的FBG、HbAlc进行统计比较,乙组低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 1 比较三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验结果(5df34dc224a25_html_cf37d966799a0a23.gif )

组别

n

HbAlc(%)

FBG(mmol/L)

甲组

17

9.24±1.00*#

11.86±4.19*#

乙组

15

5.97±0.92*

7.42±1.38*

参照组

32

4.96±0.52

4.55±0.50

注:*表示与参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乙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内分泌科十分常见的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病,其主要是因为机体内分泌发生紊乱后,使得体内胰岛素水平严重缺乏,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对糖尿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其与患者生存的环境、家族遗传、不良饮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处于升高状态。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数量正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而逐年升高。到目前为止,临床方面尚未寻找到糖尿病的根治药物或方法,针对此病的治疗原则多以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科学预防并发症为主。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类型,患者主要表现出微血管血栓形成和视网膜病变等临床症状,但在发病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待发现病情就诊后,微血管病变多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全身并发症,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因此,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降低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可将患者当时的血糖状况反映出来,但无法将近期血糖控制效果准确反映出来,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具备这一作用。有关文献报道[3],糖化血红蛋白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所以,大多数研究学者乃至临床都认为其可将患者近3个月内血糖控制效果如实反映出来。相比于空腹血糖等,患者日常用药、运动、饮食等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产生影响。本次试验得到如下结果,甲组与乙组的FBG、HbAlc与参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对比发现,甲组高于乙组(P<0.05)。这充分证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会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而升高,HbAlc对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作用非常明显。

综合上述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作用,其可将微血管病变的有关临床指证充分反映出来,值得临床借鉴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曹玉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15-116.

[2] 喻彬.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2014,04(8):771-773.

[3] 赵飞.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