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及危险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及危险因素

朱瑞花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人民医院 0122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80例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长期吸烟等。在血管影像特点方面,多发病灶高于单发病灶、颅内外动脉异常少于颅内外动脉无异常、前循环率高于后循环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多见于前循环供血区域,以多发病灶为主,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异常,在治疗中应重视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控制。

关键词: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现代临床研究认为脑小血管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因素。近年来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在青年人群中逐渐增加,掌握其临床血管影像特点以及高危因素,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可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结合笔者整理的患者资料,就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80例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5.7±3.1)岁,所有患者通过头颅MRI诊断确诊为腔隙性梗死,其中25例患者合并有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基本资料、临床诊断记录等。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颈部血管超声等,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

MRI检查:采用的是GE 1.5T双梯度超导MR扫描仪,层厚设置为5mm,间距设置为1.5mm,梯度场强为45mT/m,对患者实施T1WI、T2WI扫描,SWI、FLAIR以及加权成像扫描等。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掌握患者头颈部血管实际情况。

颈部血管超声:采用的是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VVE9,探头频率为8—14MHz,常规完成颈部检查。

本次研究中所有影像检查过程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影像科人员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主要有:(1)影像学检查特点;(2)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整理本次研究中涉及到观察指标的相关数据,然后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同影像学检查相关例数使用率(%)表示,对应的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完成后具有统计学以及存在明显差异的检验标准为:P<0.05。

结果

2.1影像学特点分析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分析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血管影像学特点方面,多发病灶高于单发病灶、颅内外动脉异常少于颅内外动脉无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7例存在颅内外动脉异常的患者中包含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9例、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4例、大脑前动脉病变患者5例,前循环动脉病变共有19例;大脑后动脉6例、椎动脉2例,后循环动脉病变患者8例,前循环动脉病变率高于后循环动脉病变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分析[n(%)]

项目

病变部位

病灶类型

血管检查

基底节区

其它部位

单发病灶

多发病灶

颅内外动脉异常

颅内外动脉无异常

例数

41(51.3)

39(48.7)

21(26.3)

59(73.7)

27(33.8)

43(53.2)

χ2

/

0.03

/

5.75

/

6.92

P

/

>0.05

/

<0.05

/

<0.05

2.2高危因素分析

80例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中,通过基础资料分析,其中包含高血压患者41例,有3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30例患者存在较长时间的吸烟史,总体而言,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高危因素主要是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长期吸烟史。

讨论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会增加,但是近年来,该病在青年人群中也逐渐增加,对于青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该病的高危因素以及血管影像特点可为该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1]

本次研究中结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通过不同影像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的病变属于前循环动脉病变,受累较为严重的主要是基底节区。对患者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有大血管闭塞或者是狭窄的患者,在脑动脉以及颈内动脉方面也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动脉狭窄或者是闭塞,综合患者的血管异常以及病变部位可知,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分布会受到脑部局部环境因素以及血管解剖结构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后认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会累及到患者颅内小动脉深穿支,而颅内小动脉深穿支区域对于缺血性引起的损伤较为敏感[2]。进一步表明当患者在出现急性缺血性闭塞后,腔隙性梗死发生率较高,具体的可通过MRI检查进行判断。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长期吸烟等,这是因为高血压会引起患者的脑血管痉挛,造成血流不畅,出现供血不足,引起脑部缺血;在血脂异常方面,由于血脂包含了较多的成分,当血脂成分发生改变后,极易引起高血脂,影响到血液的正常循环等,总之在明确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做好高危因素的控制,降低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多见于前循环供血区域,以多发病灶为主,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异常,在治疗中应重视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熊静,李馨蕊,田红,等.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12(03):257-259.

[2]刘小双.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对策[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