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全遮盖法治疗 8~ 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连续全遮盖法治疗 8~ 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刘艳萍

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省 盘县 553537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8~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连续全遮盖法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单纯为屈光参差为弱势的8~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全遮盖治疗方法周期为2个月。治疗前进行系统的眼部检查,治疗后期则对患者弱视眼视力、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峰值对比敏感度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1月、2月后弱视眼视力、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截至空间频率指标显著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全遮盖法能对8~14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病患视觉分辨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精神负担及病痛折磨。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8~14岁儿童;连续全遮盖法;屈光参差性弱视

目前,弱视是一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疾病。弱视人群中主要是由三种症状组成且每种症状各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分别是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参差混合型弱视[1]。在其三种病症中又以屈光参差性弱视最值得我们加大关注力度。因为屈光参差性弱患者多为学龄期儿童,且该疾病隐藏性较高,不易被家长、老师发现。患者在确诊后需配合治疗,佩戴矫正眼镜,增进眼球发育使屈光能够正常化。本次实验针对处于学龄期的8~14岁儿童中屈光参差性进行治疗,并选取了2016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92例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月为周期进行2个月的连续全遮盖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6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单纯为屈光参差为弱势的8~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童56名,女童36名,为单眼弱视,右眼52例,左眼40例,平均年龄在(9.83±2.18)岁。参加此次研究的所有病患无屈光参差性以外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斜视、视网膜病变等。患者和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文件。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散瞳验光,检测屈光状态,进行配镜。矫正眼镜对弱视眼进行全天遮盖处理,夜晚睡眠时间除外。患者需坚持佩戴矫正眼镜,不得随意停止佩戴,此设备有利于眼球的发育。持续遮盖眼部周期以月为单位,遮盖29天后的第一日无需遮盖,如此往复两个周期。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月分别进行视力评估、记录。评估视力采用美国Precision Vision公司的ETDRS视力表,根据严格的检测步骤和准则对患者进行检测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弱视眼连续全遮盖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治疗前后1、2个月后Smax、Frmax与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utSF值在治疗前后对比中具有明显差异,CutSF治疗前为(1.18±0.32);治疗一个月后(1.39±0.41);治疗两个月后(1.41±0.37),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弱视眼全遮盖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检查结果(x±s

治疗时间

例数

视力

AULCSF

CutSF

Smax

Frmax

治疗前

92

0.79±0.21

1.03±0.19

1.18±0.32

1.61±0.41

0.41±0.19

治疗后1月

92

0.57±0.23

1.29±0.38

1.39±0.41

1.68±0.38

0.44±0.25

治疗后2月

92

0.48±0.31

1.34±0.32

1.41±0.37

1.73±0.28

0.47±0.38

F值

--

6.342

4.256

6.031

0.831

2.325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视觉发育异常中弱视是其表现之一,弱视在临床上多见于儿童眼病,临床上以单眼较多。弱视的表现有多种,如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等。而两眼屈光参差性较大则带来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问题。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治疗此类疾病,分别为全遮盖和屈光矫正。通常情况下两种治疗方式联合使用效果更佳[2]。但在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多,如患者年龄、性格、日常生活习惯、持续时间等等。

在本次研究中,连续全遮盖法对于8至14岁参差性弱视儿童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儿眼部的兴奋性,促使患者的双眼视网膜调节达到正常位置,使其功能得到逐步恢复,提高视力。本次研究在考虑到研究对象是正处于年龄增长生活和学习多为变化的阶段,采用这种方法对孩童伤害性小,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能减少病患痛苦和提高学习生活质量[3]。同时,此次研究中家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其性格较为独立,遵从度不高,自制能力较差及出现一些较为严重抵触情绪。研究人员考虑到现实情况,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发挥父母的疏导及监督作用。以此来真正实现病患在日常中能够做到单眼的连续全遮盖,已达到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家长在日常中引导孩子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此种治疗方式对患儿、家长的精神压力较小,经济负担较轻,具有广泛的适应度。 综合以上观点,对8至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孩童采用连续全遮盖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疗效,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较小,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孔旻,林泉,赵武校等. 压抑与遮盖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1(11):1036-1038.

[2]罗哲文,胡敏,张熙莹等. 大龄弱视儿童六小时与全天遮盖后视力与视功能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4(6):18-20.

[3]宋峰伟,孙朝晖,杨羿等.连续全遮盖法治疗8~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7):49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