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调节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调节功能的影响

于洪艳

大庆眼科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6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镜的患者58例(11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矫正方式6个月后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并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量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可以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这也可能为角膜塑形术延缓近视进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调节;影响

引言

目前,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控制近视发展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眼科研究的热点。角膜塑形镜具有其独特的屈光性能。大量的研究证明,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发展具有明确的控制作用,角膜塑性镜的这种控制作用主要因为角膜塑形镜可减少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人眼的调节是一项重要视功能,角膜塑形镜是否对调节参数产生影响,国内少有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随机选取2015年1-6月在我院视角膜塑形镜验配中心经过规范验配、随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10-12岁,平均(11.02±1.03)岁;配戴前屈光度-1.5--4.50D,平均(-3.27±1.42)D,共58例(116只眼)。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视角膜塑形镜验配中心患者,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10-12岁,平均(10.98±1.12)岁;配戴前屈光度-1.5--4.50D,平均(-3.32±1.36)D,共58例(116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6个月并且夜间配戴时间≥7h;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配戴时间>6个月并且日间戴镜时间≥7h。

1.2方法

①正负相对调节的测量,使用 Topcon VT-8 综合验光仪,在双眼屈光不正足矫的基础上检查。让患者双眼注视 40 cm 处比其最佳近视力大 1行的视标,双眼同时增加 +0. 25 D 镜片,当视标出现持续模糊时记录所加镜片屈光度的总和,即为负相对调节。再双眼同时增加 -0. 25 D 的镜片,当视标出现持续模糊时记录所加镜片屈光度的总和,即为正相对调节。每次检查测量 3 次,取平均值。②单眼调节幅度测量,使用 Topcon VT - 8 综合验光仪,先将双眼屈光不正足矫后检查,先遮盖左眼,检测右眼,让患者注视 40 cm 处比其最佳近视力大 1 行的视标,并增加 - O. 25 D 镜片,当视标出现持续性模糊时记录所加镜片屈光度的总和,再加上近视力表距离的补偿屈光度( -2. 50 D),即为右眼的调节幅度;再用同样方法遮盖右眼,检测左眼。每次检查测量 3 次,取平均值。③调节滞后测量,采用 MEM 动态检影法,在普通检影镜上安装一个近视力检测表,先将被检眼双眼屈光不正足矫后检查,检查距离为40 cm,注视视力表上的视标,检查者通过检影镜观察患者的反光影动,并用不同度数的球镜中和。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及屈光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5df6e6a6525a4_html_4a0cb5ee7459a726.png

表1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珋x±s)

2.22组患者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及调节滞后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增加,调节滞后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5df6e6a6525a4_html_a294abf86db3fbf2.png

表22组患者正相对调节等指标的比较(D,珋x±s)

3讨论

3.1角膜塑形镜可恢复近视眼的调节参数

对近视发生及发展的病因及近视治疗的研究很多,调节与近视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调节幅度表达的是某一特定个体对于近距的视标的最大反应,对于特定的视标,视标越靠近人眼,人眼所付出的调节越大,则所残留的调节能力就越少。研究显示近视眼的调节幅度大于正视眼,在近视眼中迟发性近视的调节幅度大于早发性近视,且调节幅度有随屈光不正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调节幅度与近视加深速度呈正相关,即调节幅度越大者近视进展越快。因此,高调节幅度可能是引发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眼患者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配戴前(P<0.05),近视眼患者配戴前的高调节幅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眼在视近时若无不适的感觉,则需要尽量保留有多余的正相对调节,最低限度也应当使正相对调节量和负相对大小量相等。近视患者常常是调节储备不足,正相对调节量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正相对调节量趋于正常,并高于配戴前(P<0.05),而负相对调节量在配戴前后并无差异(P>0.05)。

3.2角膜塑形镜可降低

AC/A值AC/A是调节性集合和每单位调节的比率。有学者对近视患者的AC/A进行研究,认为高AC/A是近视患者不戴矫正眼镜在视物时调节与集合不平衡的表现,也就是说未矫正或矫正欠佳的近视患者AC/A要比正常人群高;近视度数AC/A相关的另外一个临床意义在于:由于近视眼存在高的AC/A,为了保持双眼单视,解决AC/A的失调,一方面可以增加调节,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集合。而前者可加重调节负荷,甚至诱发痉挛,从而加深近视。后者可导致眼肌肌力不平衡,引起视疲劳。因此,降低近视眼的高AC/A值不仅可以缓解视疲劳,对延缓近视眼的发展同样有一定的益处。

综上所述,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参数趋于正常,配戴后调节幅度降低,调节滞后减少,AC/A值降低,使得患者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更加协调,这些视觉功能性参数的改善影响着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效果,为其延缓近视的进展提供了一定依据。但这种控制近视的效果必须基于镜片与角膜良好的中央定位和配适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姜珺,陈云云,吴戈,等.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效果[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4,16(2):73-75.

[2]宋晗,高松,韩素珍,等.调节灵活度训练对儿童近视发展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7):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