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从郁辨治胃食管反流病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谢晶日教授从郁辨治胃食管反流病初探

周洋 1 ,谢晶日 2

1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 2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高发消化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疗效显著。谢晶日教授认为郁为本病发生的根本,与肝脾关系密切,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提出了从肝脾解郁之法,力求标本同治,最大程度降低本病复发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名医经验;谢晶日;从郁论治;

胃食管反流病( C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等)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患者出现烧心、反酸、嗳气为临床特征,还可伴有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甚至咽部异物感、堵塞感等食管外表现。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常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明显负面影响。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西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使用抑酸药和促动力药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中医治疗运用传统医学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调治,具有降低复发率,减少副作用等优势,中医药治疗此病越来越受到关注。

谢晶日教授是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胃肠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消化病科研和教学工作 40 余年,在消化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术思想,大量患有GERD的患者经谢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笔者有幸随师出诊,深感受益良多,现将谢师从郁-热-瘀论治GERD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并无胃食管反流病之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吞酸”、 “呕吐”、“胃痛 ”、“嘈杂”、“郁证” 等范畴。《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夹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之后”,故GERD病位主要在食管,其次在咽喉,由胃气所主,与肝脾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说明酸与肝主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肝脏属木,“木曰曲直”,喜条达而恶抑郁,六郁的存在可引起肝失条达,而肝失条达可导致酸分泌异常。1】谢师指出酒食不节、气候多变、情志失调等可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肝失条达,横逆犯胃,土虚木乘,肝脾胃被累及,六郁从而形成,气郁则胸腹胀满疼痛,火郁则吐酸嘈杂,血郁则胸膈刺痛,湿郁痰饮则痞满呕恶,食郁则水谷不消,嗳气泛酸。综上所述,均可说明GERD的病机可由六郁引起肝气郁滞,肝胃失和,木酸自生。故谢师擅从解郁调治,调畅肝之气机,理脾胃为治疗关键。

辨治规律及治疗心得

郁有气、血 、痰、火、湿、食 6 种,气郁、火郁,首当责之于肝,血郁、食郁、湿郁、痰郁责之于脾,而此六郁常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因于肝者,终将累及于脾,而因于脾者,必连及于肝。因此,在治疗GERD中,当以解郁为主,疏肝理脾,再酌情加以侧重。

2.1调肝脏以解郁

谢师临证时从调肝解郁出发,认为肝为阳脏,其性刚烈,恶抑郁,故治疗时予以轻清疏肝之品如柴胡、佛手、砂仁等。又考虑肝阴肝血为肝脏之本,行气时不宜太过辛燥,不可克伐太过,以免损伤其本,常配合滋阴养肝治药如白芍,当归,山萸肉等。其症以气郁为主者,多表现为胃脘胀气,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泛酸,呃逆,舌质红,脉弦,多选柴胡疏解肝郁、调畅气机,枳实行气导滞,两者为伍,一升一降,疏肝和胃;以火郁为主者,常表现为胃脘食管灼痛、吞酸嘈杂、心烦易怒、口气臭秽、舌苔黄、脉弦数。多选黄连清热解郁,清心除烦,吴茱萸下气止痛,降逆止呕,两者配伍,清肝和胃,往往效果颇佳。

2.2理脾胃以解郁

谢师临证从理脾胃以解郁入手,健脾合胃为大法,调补为特色,疏理三焦, 调和气血,常用焦术、茯苓、 陈皮、 川芎等补脾助运, 理气消滞。其症以血郁为主者,可表现为胃脘刺痛、入夜痛甚、固定不移、舌质紫暗、 脉弦涩,多佐以五灵脂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消瘀止血,两者相合,除郁止痛之良药;以食郁为主者,多表现为胃脘胀满、食后尤甚、嗳腐吞酸、舌淡苔黄腻、脉滑,常配以麦芽、神曲等消食导滞之品,以达通郁除满之功;以湿郁为主者,可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呕吐清稀酸水、乏力、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缓,多加泽泻利水渗湿,黄芪补气健脾等,以致健脾和胃解郁之效;以痰郁为主者,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咽部异物感、头身困重、舌苔厚腻、脉滑数,常佐以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散结;栝楼宽胸散结,共用可化痰解郁和胃,常常可起良效。

验案举隅

李某某,女,49岁,2015年4月15日初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酸,恶心 3 个月,加重 1 周。同时伴有胃脘胀气,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咽部异物感,心烦易怒,舌边略红,脉弦,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谢师辨证属气郁导致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抑酸止痛。处方:柴胡 15g,川芎15g,香附10g,佛手 15g, 砂仁 10g,苏子 15g,白芍15g,代赭石 20g,旋覆花 10g,枳实 15g,黄连10g ,吴茱萸 6g,海螵蛸 25g。7剂,每日 1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 周后患者复诊反酸恶心症状有所减缓,嗳气消失,但咽部偶有异物感 。二诊:上方加厚朴 15g,姜半夏 15g,陈皮 10g。续服10 剂。三诊: 患者反酸恶心胃脘胀气症状明显改善,咽部无异物感,心情愉悦。调整药方:柴胡 15g,白芍15g,佛手 15g,神曲15g,枳壳 15g,白术15g,厚朴 15g,姜半夏 15g,陈皮 10g,麦芽10g,随诊1年未见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静滨.无郁不成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 (10): 1218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