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4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4例

杨英武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321075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4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2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2.01±0.1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7±0.96)天,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并随着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的增加,使得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等大手术也逐渐增加,继而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逐渐上升[1]。该病会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下降或丧失,致残率较高,并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该病需要及时寻找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以便提高患者的预后[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4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54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入院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7例)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28-76岁之间,平均为(53.7±3.6)岁。其中股骨干骨折9例,髋部骨折7例,髌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术后1-11天,平均为(4.7±0.3)天。实验组患者(27例)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29-77岁之间,平均为(54.4±3.7)岁。其中股骨干骨折10例,髋部骨折8例,髌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术后2-12天,平均为(5.3±0.6)天。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色或暗紫色,体温高,患肢周径加粗,疼痛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其采取抗凝、抗感染与溶栓治疗。给予500ml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20-40万尿激酶静滴治疗,每天2次。给予5000I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1次。并根据病情采用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10-14天为一个疗程,并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象。

实验组给予中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中药采用口服与外敷治疗。口服药方为鸡血藤30g,透骨草、伸筋草、红花、白僵蚕、三棱各25g,土鳖虫20g,苏木18g,赤芍、当归各15g,木桶10g,蜈蚣4g。针对疼痛伴结节者,加服9g三七;针对红肿灼热者加服12g牡丹皮;针对脉象细弱者加服玄参、黄芪各20g。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外敷药方为黄芪100g,蒲公英、败酱草、丹参各30g,黄柏、透骨草、木瓜各15g,没药、乳香各12g,红花、桃仁各10g。用1500ml水煎服30min,先熏蒸患肢,之后用汁液浸泡或温敷,每日2次。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2.01±0.1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7±0.96)天,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7

11(40.7)

10(37.1)

6(22.2)

77.8

实验组

27

14(51.9)

11(40.7)

2(7.4)

92.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后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该病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血流速度减缓,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壁出现损伤,而患病部位通常在血流缓慢或血流出现紊乱的部位。在手术中由于创伤、应激等影响,血凝块阻塞静脉腔,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继而会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3]

针对该病的治疗,在西医中,通常鬼采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不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中医中属于“脉痹”范畴,治疗的关键是散瘀化结、通络活血等[4]。药方中的红花具有止痛、祛瘀、活血通经的效果,当归具有补血功效,苏木具有消肿、行血、止痛功效,赤芍具有止痛、凉血、消肿的效果,透骨草与伸筋草具有活血舒筋、散寒止痛功效,木通具有解毒活血、利湿等效果,土鳖虫、蜈蚣与白僵蚕具有止痛、通络功效,鸡血藤与三棱具有舒筋活血效果。将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具有通络、止痛与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5]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小魁,陈茁,杨敬石,等.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1(7):537-538.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7(2):118-119.

[3]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19(8):214-215.

[4]郜丽晓.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7(13):325-326.

[5]吴飞跃,刘迪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