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研究

刘林梅 李芳 王大雪 王先艳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足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8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中医组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血糖控制优良率。结果中医组的总体有效率44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28例(58.33%),中医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42例(87.50%)显著优于常规组30例(62.5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护理;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

临床上认为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气血不足、血瘀阻滞的状态下形成坏疽所致,在中医领域内被认为属于“痹”、“消渴病”的范畴内。中医研究领域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静脉瘀阻、气阴两虚、血流不畅等症状,长此以往形成脉痹、脱疽[1]。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足部冰冷、麻木,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颜色发紫,部分患者由于难以愈合导致截肢[2]。目前,临床上通过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显著[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为56~74岁,平均年龄(64.3±2.2)岁;中医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58~78岁,平均年龄(65.2±2.8)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干预。

中医组行中医护理干预。①情志护理。在中医研究领域中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医学研究认为,患者由于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所引发的消渴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患者处于轻松和愉快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对于住院患者而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患病情况,积极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同时,寻求患者家属的帮助,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而又愉快的住院环境,进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②针灸、按摩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给予患者腹部按摩的护理干预,能够积极促进患者腹部和胃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患者消化道的吸收,进而达到改善患者胰腺营养的目的,使得患者胰腺血液的供应得到纠正和改善,增加患者的胰岛功能,加快患者胰岛功能的快速恢复。腹部按摩的同时,加之按摩胰俞穴、肾系穴等穴位,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感受调节按摩力度,每次按摩3~5min,1次/d。通过按摩和针灸护理,能够达到调节患者胃、肾以及脾等脏器的目的。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血糖控制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研究的数据和指标均使用SPSS11.0软件给予处理和整理,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

中医组的总体有效率44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28例(58.33%),卡方值=14.222,P值=0.0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血糖控制优良率

中医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42例(87.50%)显著优于常规组30例(62.5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2组血糖控制优良率比对[n%]

分组

例数

控制优良率

中医组

48

32(66.67%)

10(20.83%)

6(12.50%)

42(87.50%)

常规组

48

14(29.17%)

16(33.33%)

18(37.50%)

30(62.50%)

卡方值

- -

- -

- -

- -

8.000

P值

- -

- -

- -

- -

0.005

3讨论

糖尿病足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腿部和足部的一种病理性疾病,这种情况下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截肢、残废等。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经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据研究统计,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其中,>3年病程的患者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的逐渐衰退,将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代谢性疾病,因此,及时提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通过调节患者情志、饮食习惯以及采用按摩和针灸等康复办法,能够使得患者身体机能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从根本上调节了患者的脏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患者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有效减少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5]

本组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中医组的总体有效率44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28例(58.33%),中医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42例(87.50%)显著优于常规组30例(62.5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行中医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总体治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先静, 江从兵. 基础护理联合中医调护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效果及情绪状态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 13(4):174-176.

[2]牛魏魏, 陈燕.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应用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3):217-218.

[3]张伯尧, 舒昌华.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修改[J]. 今日健康, 2016, 15(12):333.

[4]郑行行. 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 2016, 38(2):284-286.

[5]李洁, 刘小兰. 足部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远期控制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