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3

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王进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显微骨科 2440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于预防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包含37例患者,研究组包含3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持续时间、术后下床实现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以收治的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获取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实践过程,遵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包含37例患者,研究组包含38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介于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3.3)岁,其中涉及开放性骨折患者1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例,髌骨骨折患者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例,踝部骨折患者11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介于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6±4.1)岁,其中涉及开放性骨折患者22例,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例,髌骨骨折患者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例,踝部骨折患者6例。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下肢骨折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护理处置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患者,在实施系统化检查诊断基础上,结合患者下肢骨折疾病的表现特征展开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处置过程,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罹患下肢骨折疾病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本身会遭遇较大创伤程度和显著的机体疼痛感,要求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给患者的实际工作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因而导致患者在围术期过程中发生表现显著的负性心理情绪,并且有部分患者在术后治疗护理处置过程中,往往会因对术后康复治疗处置效果的担心,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情绪现象,因此临床护士应当动态关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治疗处置过程中的心理情绪表现状态,借由与患者之间具体开展的动态有效交流沟通过程,及时解决和纾解患者的各项负性心理情绪,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获取最佳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2)预防性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护士要围绕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基础知识,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群体开展基础性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过程,帮助患者充分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病引致原因、临床症状表现特征、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临床不良效果,督导患者及其家属群体真切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基础性知识要素,提升在围术期过程中的预防行为参与力度,确保患者能够顺利获取到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与此同时,为切实保障患者在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佳的治疗干预效果,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并发疾病表现状态和既往病史,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疾病健康知识教育指导。(3)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患者并发存在的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健康影响因素具备直接相关性,因而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饮食干预手段,对于保障和提升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护士要积极督导患者在围术期治疗过程中,尽量进食清淡的、富含较高水平蛋白质,以及较高水平纤维质的食物类型,促进患者的手术切口实现快速优质的愈合治疗状态。要通过饮食护理干预手段,切实保持患者能够稳定维持排便通畅状态,避免因患者发生便秘症状导致腹压水平升高,给患者的下肢静血液回流生理过程实现状态造成显著不良影响。

1.3临床观察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持续时间、术后下床实现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2例,发生率为5.26%,参照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21.62%,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4.341,P=0.037<0.05)。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比较(h5df6ec639c3e2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s

组别

患者例数

住院持续时间

术后下床实现时间

研究组

38

13.6±2.1

2.7±0.9

参照组

37

18.0±2.8

2.0±0.6

t值

-

7.713

3.952

p值

-

<0.05

<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12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1%,参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15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62.16%,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9.589,P=0.002<0.05)。

3讨论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体下肢深静脉血管生理组织系统中发生的异常性血液凝集现象,是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围术期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围术期临床并发症类型之一[1-2]。通常技术情形下,在下肢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处置后的第三天-第五天时间节点,患者通常极有可能发生瘀滞性溃疡、下肢生理组织表面性水肿,皮肤组织炎症,以及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等不良性临床症状表现,给患者的实际生存质量水平造成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3-4]

有临床研究报告资料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围术期治疗处置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深静脉血栓临床并发症,与患者实际发生的血液高凝生理状态、血液流动速度显著减慢,以及血管壁生理组织损伤等临床病理现象具备直接相关性,针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的临床因素展开针对性处置,对于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6]

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以收治的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获取了较好临床效果,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和术后下床实现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患者在接受术后护理干预处置过程中的生存质量,提升我国下肢骨折患者的综合性手术治疗处置效果。应当引起临床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

结语:

针对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09):11-12.

[2]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115-118+125.

[3]粘燕.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01):114-115.

[4]李洪杰.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4):585-586.

[5]黄柳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95-96.

[6]池莉霞,杨小凤.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