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严莉萍1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低体重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炎、液体外渗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升低体重儿输液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低体重儿;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管理;风险发生率;影响

风险管理贯穿了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可对输液存在风险的临床活动进行纠正,同时制定了一套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针对各种输液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可显著提升低体重儿的输液质量[1]。本次选取80例低体重儿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风险管理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所获颇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出生体重≤2500g的80例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留置部位:腋静脉7例,头皮静脉12例,上肢静脉13例,下肢静脉8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留置部位:腋静脉9例,头皮静脉13例,上肢静脉11例,下肢静脉7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实验组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如下:①选择血管:选择血管时应将粗直、易固定的血管作为穿刺对象,而粗直的血管通透性小,在实际过程中通常将耳后静脉、颞浅静脉、内踝大隐静脉、肘部正中静脉作为最佳选择;给予早产儿选择腋静脉,避免接近细小静脉、颜面血管;早产儿血管壁相当脆弱,而且皮下组织十分娇嫩,容易造成水肿,高渗液体对其可造成一定的损伤,应尽量避免对低体重早产儿应用头皮静脉。②更换敷贴:很多低体重儿被放在温度较高的保暖箱中,给予更换或应用的敷料也应适度加温;低体重早产儿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低体重儿身体出汗时会显著降低粘度较高的敷料的透气性,从而让低体重儿的皮肤在封闭状态中不能挥发汗液,然后引起皮肤感染;部分的低体重儿为过敏体质,应用敷料敷贴后存在过敏反应,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低体重儿敷贴时的状态,以免发生过敏性皮炎或皮肤感染;经无菌操作给予低体重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后,需要时刻观察其穿刺部位的皮肤,同时应按时对穿刺点、穿刺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如果敷贴存在卷边、潮湿、污染,则立即给予更换,必要时可将留置针拔除,防止发生皮肤坏死或感染;将敷贴撕除时应注意动作要轻柔,防止低体重儿的皮肤被高粘性的敷贴所撕伤[2]。③留置时间:为防止留置时间过短时穿刺次数多、承担费用高,也为了防止留置时间过长时出现局部并发症,就需要将留置针留置时间设置为3~5d;与此同时,在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将留置时间尽量缩短,一旦留置时间>3d,就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应密切观察其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是否合理。④穿刺操作:低体重儿周围静脉小、皮肤娇嫩,应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防止低体重儿产生非必要的痛苦;护理人员必须苦练穿刺技能,应注意穿刺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同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穿刺完毕后透明敷贴的固定需要在碘伏完全干燥时进行,帮助敷贴部位局部潮湿或出汗较多的低体重儿及时更换敷料,从而防止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护理后,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包括:静脉炎,液体外渗,皮肤硬结,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5df6ec6f06c6b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5df6ec6f06c6b_html_47f41d8368e32bc2.gif 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低体重儿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n(%)]

组别

例数(n)

静脉炎(n)

液体外渗(n)

皮肤硬结(n)

感染(n)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0

2

2

3

2

22.50

实验组

40

1

1

0

0

5.00*

注:*表示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低体重儿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有更换敷贴、选择血管、留置时间、穿刺技术、药物因素等,其诊断标准是血管变硬、血管周围泛红、穿刺点红肿。由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或强刺激性药物紧密相关,因此临床应给予护士进行静脉输液集中培训,提升其操作水平与疾病识别能力,防止发生静脉炎[3]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风险管理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5%,说明风险管理可显著提升低体重儿静脉输液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风险管理能够增加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风险的警惕性,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安全,还能够减少护患纠纷,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低体重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输液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岭. 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212-213.

[2]杨岭. 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2):72-73.

[3]苏秀娜,周玮芳,徐进霞,郑成娟. 临床护理路径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5):1691-1693

1作者简介: 严莉萍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