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

徐富荣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人民医院   313013

【摘要】 目的:分析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肠脂垂炎的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共34例患者,分析其病灶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部位、彩色多普勒血流及与腹壁的粘连情况等,来研究肠脂垂炎的超声特征。结果 肠脂垂炎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改变。结论 超声是临床诊断肠脂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肠脂垂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肠脂垂炎(epiploic appendagitis)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1】,由于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被认为是罕见病,其实其在临床中并不十分少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腹部疼痛,疼痛位置固定,容易定位,患者常以急性腹疼就诊,容易被误诊为阑尾炎、化脓性憩室炎、妇科炎症或泌尿系结石等。肠脂垂炎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都能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由于临床对于该病重视不够,常被误诊为常见的阑尾炎、憩室炎而进行手术治疗,早期明确诊断该病,可免除患者不必要的手术之苦或过度的抗生素治疗【2】。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8例结肠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研究、总结肠脂垂炎的典型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肠脂垂炎患者 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7--72岁,平均年龄(40.4±2.8)岁,患者因局限性腹痛入院,其中,左则腹痛26例,右侧腹痛5例,脐周腹痛3例,入院后超声发现腹腔局限性高回声型炎性征象团块,其中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肠脂垂炎,31经临床、超声、CT排除阑尾炎、泌尿系结石、妇科炎症、胆囊炎等疾病,经肠镜排除憩室炎,拟诊为肠脂垂炎,经过治疗,症状消失,超声或CT随访,显示病灶消退,视为临床诊断。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HDII、Philips HDIIX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线阵5~12MHz、凸阵2~5MHz。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腹部,涂抹无菌耦合剂,体型中等患者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肥胖患者使用凸阵探头【3】,依次按顺序检查腹部,在患者腹疼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纵、横多切面扫查,观察病变形态,,测量团块大小,挤压团块了解团块与腹壁及肠腔的关系,了解有无腹腔积液,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 I)观察团块内血供状况。对于肥胖、肠充气过多、超声显示不清的患者进行CT检查。

2·结果

2.1治疗结果 34例肠脂垂炎, 发生在升结肠5例,回盲部3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8例。3例手术患者,均因肠脂垂炎伴发阑尾炎进行手术;3例患者经急诊剖腹探查发现为肠脂垂炎,并经病理证实。31例未经手术治疗,2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原发性肠脂垂炎;4例肥胖患者和2例肠充气患者,再次行CT造影增强扫描,显示为结肠旁戒指样或卵圆形低密度脂肪团块[3]而确诊为本病;31例患者经过5—12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包块可略小或者无明显改变,4-6周治疗后,超声复查,腹部团块消失或明显减小。

2.2超声表现 31例患者肠壁旁可见团状高回声肿块区,其肿块内部回声变化多样,与病程分期和就诊时间有关。【3】(一).肿块形态梭形19例,卵圆形10例,长条形5例。(二).肿块最大为6.7cm×3.3cm,最小为2.0cm×1.5cm,平均3.7cm×2.6mm。(三). 10例肿块边界清晰,24例肿块边界不清晰。(四).6例肿块内部及边缘可见血流信号增多,测及动静脉血流频谱;28例肿块内部无血流分布,周边可见稀少的血流信号。(五).18 例周边肠系膜淋巴结可见肿大,最大约1.8×1.0cm;(六).20例临近肠壁增厚,粘膜水肿,肠壁最厚达0.5cm;(七).5例周边肠间隙可见少许游离液性暗区,最大范围约3.5×2.6cm。

2.3 分期 该病病程可分为4期:早期(2-48h,20例):超声可见高回声肿块区含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进展期(2-5d,5例):超声可见高回声区内有低回声带环绕成结节状;恢复期(5-28d,5例):超声可见弥漫均匀的高回声区散在的斑点状的强回声带;痊愈期(>28 d,4例):超声可见炎症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4-5】。

3·讨论

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以细窄蒂部与结肠带相连【6】。肠脂垂炎分原发性肠脂垂炎和继发性肠脂垂炎,继发性肠脂垂炎是由于其附近组织(如阑尾炎、憩室炎)发生炎症侵犯到肠脂垂导致的。原发性肠脂垂炎是由于肠脂垂发生扭转或自发性静脉血栓造成肠脂垂缺血坏死所致,属于自限性疾病。肠脂垂的动脉供应来自结肠血管分支的末端小动脉,静脉回流经一弯曲且管径窄小的静脉完成【6】,其供血特点易发生静脉栓塞,在加上肠脂垂末端游动,脂肪含量多而重,容易发生扭转,所以在临床上发病并不十分罕见。好发于左、右下腹部,以乙状结肠的发病率最高,因为乙状结肠上有数量较多的肠脂垂分布,特别是直、乙状结肠转折部的前、上方,此处分布着数量较多的较大的肠脂垂。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肥胖患者,发病高峰在40-5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局限性腹疼,疼痛位置固定,容易定位,无明显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高,全身反应轻。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也不足,经常被误诊为阑尾炎、憩室炎等其他急腹症【7】。

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本病早期静脉栓塞后脂肪垂充血,继而出现继发性炎性、坏死性及纤维化改变[8]。早期超声可见高回声肿块区含边界不清的低回声结节;进展期超声可见高回声区内有低回声带环绕成结节状;恢复期超声可见弥漫均匀的高回声区散在的斑点状的强回声带;痊愈期超声可见炎症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为:不可压缩的强回声脂肪团块,位置紧贴于腹壁且与腹壁粘连【9】。其特异性CT征象是戒指样或卵圆形低密度脂肪团块。CT和超声都可用于诊断本病,超声价格较低廉,且操作方便,CT比B超诊断更加敏感,对于肥胖患者CT诊断的优势更大。

本组13例患者经过4-6周的保守治疗,均逐渐好转,最终痊愈。原发性肠脂垂炎属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痊愈,既不需要手术治疗,也不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早期诊断可免除患者不必要的手术之苦或过度的抗生素治疗,早期诊断中应对该病具有足够的认识,避免惯性思维,加强与阑尾炎、憩室炎、妇科急症等急腹症的鉴别,减少误诊和漏诊。

总之,超声检查无创、价格较低廉、操作方便,且有利于该病与阑尾炎和妇科急症的鉴别,根据患者体型,结合高频探头与凸阵探头的联合应用,可准确有效的对肠脂垂炎做出诊断,是临床诊断肠脂垂炎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彭裕文. 局部解剖[M].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

2.阳建军 ,何剑.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特点[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80.

3. 纪振梅.原发性肠直垂炎的超声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7(6):603.

4. 阳建军,何剑.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诊断特点.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6,12(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