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小剂量)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罗哌卡因(小剂量)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

姜建峰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的使用罗呱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实验组华患者采用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时间的平均动脉压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并且对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起效时间等进行评估,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MAP值进行比较,T0和T2比较没有差异(P>0.05),但是T1时间点的MAP值经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的比对照组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缩短,而且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的延长,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剂量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临床效果

剖宫产史孕产妇选择分娩的一种方式,现代女性大多数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它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胎位异常、难产等特殊的问题的,效果比较良好。对此,为了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对其选择一种比较合理的麻醉组织方式就显得比较关键[1]。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80例,对其采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9+4.3)岁,都属于单胎分娩,孕期为31-42周。所有患者都符合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而且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患者中排除存在精神异常、术前12小时服用相关镇痛药物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伴有妊娠期并发症的患者。组间的基本资料经过比较,没有差异可言,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患者在术前6小时就开始禁食,对其常规建立静脉通道,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铺巾,并且经腰椎L3-L4之间的位置进行硬膜外穿刺,在采用腰穿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具体情况根据脑脊液回流的症状决定。穿刺完成后,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1%的罗呱卡因复合5µg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分别为1ml、0.1ml,将其和1ml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后开始泵注。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罗呱卡因1%进行麻醉,注入剂量为1ml,注意密切的监测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或者是心率过缓的现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阿托品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0.5h(T2)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且对产妇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起效时间等进行评估,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 表示本次研究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T0和T2时间点的MAP值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1时间点的MAP值经过比较,实验组明显的比对照组稳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

T0

T1

T2

实验组

83.2+7.5

75.8+8.3

81.3+8.2

对照组

83.1+7.3

65.5+9.1

80.7+8.6

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的缩短,而感觉阻滞时间明显的延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具体麻醉情况比较

组别

感觉麻醉

运动麻醉

起效时间

阻滞时间

起效时间

阻滞时间

实验组

53.1±7.4

162.6±31.3

13.4±2.9

85.2±13.3

对照组

64.1±8.7

132.9±34.7

13.7±3.1

77.9±12.6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76±0.65)分,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74±0.73)分,实验组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虽然现在的剖宫产技术已经不存在危险性,但是人和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身体素质的不同就会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危险,因此,对患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也是剖宫产顺利实施的关键,这样也可以保证母婴的安全。

对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这种技术操作比较简单而且阵痛效果比较好[2]。临床上的麻醉药物品种比较多,比较常用的包括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不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毒害,临床上已经将其广泛应用于术后的阵痛以及各类神经阻滞的过程中,而舒芬太尼属于一种 经过人工合成,制成的U-阿片类激动药物,属于芬太尼的衍生品,这种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起效比较快,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阵痛的效果比较好等优点[3]。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将小剂量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友良,周力克.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分析[J]. 江西医药,2016,04(24):369-370.

[2]许庆,张巍,瞿煦临,等.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 上海医学,2013,02(12):106-108.

[3]闫梅英,常春青.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3(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