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艺茜 孙亮新 吕秀鹏 邓晓琴(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疗科 辽宁大连 116011

【摘要】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对照组为无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5.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近期疗效可以有效的控制病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厄洛替尼;全脑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转移是肺癌比较常见的转移途径,一旦发生颅脑转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且预后极差。因此,临床上对于防治肺癌脑转移越来越重视。本文中,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例学检查或细胞学检查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经CT或MRI检查证实均存在脑转移病灶。纳入标准:①脑转移病灶有2个以上;②有颅高压症状;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有放疗和厄洛替尼禁忌症的患者;排除预计生存期≤1个月的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0.8±4.3)岁;所有均为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1.3±4.0)岁;所有均为肺腺癌患者,且无EGFR基因突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和支持治疗,缓解颅内水肿。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定位以及照射均使用热塑面膜固定头部,以保证治疗的重复性,CT模拟定位,使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照射剂量,3Gy/次,总剂量DT=30Gy/10F。放疗频率5次/周,放疗的同时口服厄洛替尼150mg/d,每天1次,连续服用30天以上,直到疾病进展或患者不耐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全脑放疗,方法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RECIST)进行判定:1.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至少维持4周。2.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3.疾病稳定(SD,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4.疾病进展(PD,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总有效率(%)=(CR+ PR)/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CR 6例,PR 20例,SD 13例,PD 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中,CR 0例,PR 13例,SD 20例,PD 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耐受治疗,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腹泻、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照组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并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发生后如果不及时控制,通常会发生病灶的转移,其中脑转移多见,而原发病灶以肺癌转移为主。肺癌患者一旦出现脑转移,后期会表现出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等症状。癌细胞侵袭患者的脑部神经,不仅使患者头痛难忍,而且严重影响其脑部的神经功能,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方法可以采用全脑放疗,该方法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存活质量。但是,正常脑组织耐受放疗剂量有限,因此,全脑放疗难以将肿瘤彻底杀灭,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的局部肿瘤难以控制,影响治疗效果。厄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过率,用于治疗脑转移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还能够有效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2]。本文中,我院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5.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近期疗效可以有效控制病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由于病例数有限,该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总生存的影响,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沫,纪秀杰,周迪.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184-5186.

[2]梁宪斌,张雅慧,张燕玲,王艳,张维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826-1827.

通讯作者简介:邓晓琴,女,汉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