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相关分析法在航空维修人为差错分析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距离相关分析法在航空维修人为差错分析中的应用

王克贤

海南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机务人员是航空维修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人为差错的主体。维修质量是保障航空装备安全可靠的最后一道防线,人为差错是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航空维修人为差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装备保障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通力协作。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人为差错发生的种类、原因和外部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持续不放松地抓好规章制度的刚性落实,才能彻底解决人为差错发生的问题,保证航空装备的维修质量和飞行安全。传统的航空维修人为差错分析评估方法通常以“人-机-环-管理”体系为基础,将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独立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航空维修工作是一个各类要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维修人为差错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因素在某一时间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将影响维修人为差错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关联分析,为从根本上制定避免人为差错的预防机制和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距离相关分析;航空维修;人为差错

引言

在航空维修过程中,航空维修差错也是诱发或直接导致飞行事故的原因之一,并且维修差错是航空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又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通常在正常情况下,维修人员是不会故意犯错的,维修差错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因素诱发的。因此,对航空维修差错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对航空安全和可靠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及时发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保证航空维修的质量和航空安全。航空维修是一个受各种因素交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每个维修差错的发生通常都不是由某单一因素所造成的,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差错看似由某因素引起,实则由某些因素背后所隐藏的潜在因素引起。因此,传统的方法仅仅针对差错影响因素进行片面的分析,并没有分析因素间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需要对维修差错因素间的多样性进行综合关联分析。

1距离相关分析法

距离相关分析法主要是指: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距离分析就是对不同变量之间相似度的一种测量。距离相关分析可用于同一变量内部的各个取值分析,以考察其相互接近程度,也可用于变量间,以考察变量间的拟合度。

2航空维修差错影响因素分类

航空维修差错影响因素分类重点针对航空维修中人为差错分析和分类方法,对航空维修差错因素进行相关性的分析,该方法将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共17个子项目,每个较高层级都会对下一层级造成直接的影响。4个层级分别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的监督、组织因素。1)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表现为一线操作人员的差错和违规。差错可分为技能差错、决策差错和知觉差错。违规可分为习惯性的与偶然性的。技能差错是指维修人员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在处理问题、方案时无意间发生的差错行为。决策差错是指刻意的行为按照计划执行了,但由于计划以及执行的不充分,导致了差错的产生。知觉差错是指当一个人的知觉与实际情况不符时,而产生的差错。该差错除了与人的个体因素相关外,还与在执行工作时是否按规定执行相关。违规是指发生在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之内的差错,故意忽视保证安全的规章。按频次可将违规分为偶然性与习惯性两种;按意识形态可分为有意与故意两种,其中故意则是维修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这与组织领导的缺失有很大关系。2)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在航空维修方面,该条件是指一线操作者不安全行为出现的背景因素,以及发生不安全实践的明显错误和潜在诱因,可由以下3个方面分析: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操作者状态。环境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例如温度、照明、高度等物理环境;另一方面则是技术环境,包括装备设计、界面特征、操作规程等一系列问题。人员因素可分为机组资源管理以及个人的准备状态两种。操作者的状态是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对于导致操作者的差错可概括为3种:精神状态差、生理状态差以及个人的局限性。3)不安全的监督。该阶段可分为4个方面:监督不充分、运行计划不适当、没有纠正问题、监督违规。监督不充分的情况下,没有做到必要的培训、领导、激励等,使个体的决策擅自执行,缺少了相关的保障。运行计划不适当表现在机组的操作节奏以及值班时间的不合理性。没有纠正问题是指在问题发生后对问题有所忽略,没有阻止该漏洞,而是任其持续发展下去。监督违规是指监督者故意忽视现有的规章制度。很多执行者处于对规章制度的藐视,减少了规章中的许多程序,违反了规章制度。

3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

3.1改善质量管理系统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一是改善质量管理系统。维修质量管理的管理机制是指组成维修系统的各个部门,及部门之间用一定的程序和制度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的总和,并通过它促进维修生产按预定的目标不断运行。质量管理机制的设置应该和维修单位的生产性质,生产规模和飞机的维修范围和形式,维护和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该单位的技术力量等相适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设置质量管理机构。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质量否决权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达到质量管理的直接有效清晰明了,逐步达到现代化管理水平。

3.2飞机可靠性管理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二是飞机可靠性管理。传统维修思想与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思想的差异传统维修思想建立在“机器要工作一工作必然磨损一磨损引起故障-故障危及安全”的认识基础上,其基本点是:①故障的发生,发展都同时间有关②任何一个机件出了故障都可能直接危及飞行安全。③通过多做维修工作可以预防故障④定时维修方式是进行维修工作的恰当方式。随着飞机及其装备发展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系统,附件的故障特性和故障模式也多样化。1960年,航空维修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对故障和预防故障的认识上,其基本点是:(1)耗损型故障同时间有关,而随机型故障则同时间无关,复杂的系统和部件除某种支配性的耗损故障外,其故障是随机性的或与时间只有很少关系。(2)在采用可靠性余度设计技术情况下,一个部件甚至一个系统的故障,不一定影响安全。(3)早期故障和随机故障很难通过维修工作加以预防,机组通过正常观察手段不易察觉的隐蔽功能项目,预防性维修也不能安全预防。(4)飞机及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设计制造赋予的固有特性,其固有可靠性是能达到的最高可靠性水平,且只有通过有效的维修才能达到。以对重要维修项目的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以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为基础,以维修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决断准则,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并确定工作的内容,维修级别和维修时机,以最小的费用来保持或恢复航空器及其部件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语

总之,能够更加准确、深入地对航空维修人为差错因素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分析。为在航空维修工作中科学制定规避人为差错的办法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确保航空装备完好率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蒋欣,李伟华,史豪斌,等.基于距离的关联规则相关性分析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7):138-140.